此番,刘君韬赶到东阿县的时候直接到大街上采购了一番,然后便去千户衙门拜见了霍千户。
当晚,霍千户在东阿县新开的醉仙楼摆下宴席,将知县郑耀武请来过来,刘君韬作陪。
席间,霍千户笑着说道:“大人,这位就是我对您提起过的刘君韬,鱼山集的主事人。”
“哦?”
郑知县有些吃惊,上下打量了一番刘君韬,说道:“很年轻啊!真是少年英雄啊!”
刘君韬急忙起身拱手,说道:“大人谬赞了,草民岂敢!”
霍千户笑着说道:“大人,前几日我对您提起的事情,您看……”
正说着,刘君韬也是起身离席,将旁边的一个大礼盒提了过来。
打开之后,郑知县只见礼盒里面竟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十分耀眼,心中便是一喜。
“哈哈!好说!都是自家人嘛。”
郑知县笑着说道:“君韬心系朝廷,为了替朝廷分忧,竟然自己花银子安置乡民,这等善事,我身为父母官,岂能不管!”
霍千户点头说道:“正是此理!”
郑知县沉吟了一下,说道:“玉山镇!好名字!这样吧,回去之后,我给君韬题一块牌匾,派人送过去。至于鱼鳞图册、赋役黄册,我也调集人手尽快更改过来。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尽快重新划定玉山镇的里甲!”
关于大明的里甲制度,刘君韬也是有些了解的,这可是大明政权的基石!
里甲制度是大明的基层政权形式,也是朝廷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
国朝初年,洪武皇帝制定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的规定,初步奠定了里甲制度的基础。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大明各地乡村原有的基层组织基本上都被整合到这个统一的制度之中。
里甲的编制方法,是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各里中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则带管于这一百一十户之外,称为畸零户。
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第二次攒造黄册时,又规定组编里甲时应维护“都“这种原有的乡村区划的完整性。比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的五十户则分派于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划拨别都人户补凑。
对于年老、残疾、十岁以下的孩童、寡妇以及外郡寄庄人户,则仍编为畸零户。这样,一百一十户之外的人户,便区分为须承担差役的“带管户“和不负担差役的“畸零户“两类,不过许多地方常常将两者混同为一体。里长之外,各里还设有里老人之职,负责教化、劝农以及对民间轻微案件的审理。
里甲制度设立之后,洪武皇帝为了教化的目的,又在里甲之内设立了老人制,一些地方的里正基本上都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
里甲的首要任务是为朝廷提供所需的徭役,编排时必须考虑各里之间人丁事产的均衡问题,因而对富室大户聚居的较大村镇的分割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朝廷又试图保持既存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的相对完整性,因而强调“凡编排里长,务不出本都“,在推行粮长制的地区也以“都“为基础划分粮长管区。
对此,刘君韬可谓是理解深刻,大明里甲制度影响十分深远,就算在后世广东地区,还能见到里甲制度的残存形态:宗族。
此时,郑知县对于里甲制度十分重视,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考评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
所以,郑知县嘱咐道:“君韬,这里甲制度可是咱们国朝的基石,此番鱼山集升格,别的事情可以稍微拖延一下,唯独这里甲的划分,必须尽快呈报上来!绝不可以拖延不决!”
刘君韬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点头应承道:“大人放心,此事我亲自督办,半月之内,一定给大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如此,甚好!”
正事商议完毕,霍千户、郑知县便又推杯换盏起来。
期间众人还说到了朝廷抽兵北上之事,霍千户的脸上便涌起了一股愁容,郑知县和刘君韬都是规劝了几句。
霍千户也是重重一叹,只顾着喝酒,也就是没什么聊天的心情了。
期间,刘君韬得知霍千户后天一早就要率领本部人马出发,前往任城卫了,于是抱拳说道:“大人,此番北上务必珍重!”
霍千户闻言也是心中感慨,说道:“好!要是我能活着回来,咱们再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