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怜蓉来到裴玉身旁,随着他的视线望向那把木剑,轻声问道:“这就是李先生的佩剑?”
裴玉微微点头:“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先生的时候,它还是一把断剑。”
苏怜蓉忍不住将不远处的木剑重新打量了一遍,迟疑道:“断剑?”
“没错,断剑。”裴玉微笑着解释道,“这把剑是活的,就像树苗,哪怕是断成两截,也能自行复原。”
苏怜蓉玩笑道:“李先生把剑留在这里做什么?难道指望它长成一棵大树?”
裴玉叹了口气:“陪伴故人吧。不过先生曾对我说过,他不希望有朝一日拔出此剑,也许还有其他用意。”
“会是什么用意?”苏怜蓉问道。
裴玉道:“谁知道呢。不过徐七说过,剑秀山、忘剑峰、洗剑池之所以都有一个‘剑’字,是因为山中蕴含有两位古剑仙的剑气。两位古剑仙在此生死相搏,同归于尽,一身剑气散于山中,与山共为一体,生生不息,后人认为此山剑气蕴秀,故取名为‘剑秀山’。至于洗剑池,则是因为传说原本隐居于此的古剑仙在池水中洗剑而得名。”
苏怜蓉又问道:“那么忘剑峰呢?”
裴玉笑道:“这就与先生有关了,当初先生艺成下山,一次与人斗剑受伤之后偶然来到此地,当时先生不知地师身份,用八十两银子从地师手中买下了此地,取名为“忘剑峰”,名头极大,取“怀剑而忘剑,忘剑又有剑”之意。”
苏怜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里头的典故。
当年李玄都在此小住,在练剑之余,他也会登高望远,恰好在山顶上有一棵不知何人何时栽种于此的梨树,他便常常坐在梨树之下,效仿古剑仙“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的意境,横剑膝上,眺望山景云海。
三月花开,四月花落,梨花如雪,云如梨花。
观庭前花开花谢,闲扫落花,望天空云卷云舒,剑斩浮云。在花落的时节,李玄都离开了此地,再入江湖,先是远赴西北,后是北上帝京。
只是到了今日,梨树已经生意尽矣。
便在此时,木剑开始轻微颤动,继而颤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裴玉和苏怜蓉一起望向木
剑。
裴玉脸色微变,喃喃道:“先生要出剑了?”
下一刻,木剑拔地而起,剑起星奔万里,循着李玄都的足迹,远赴帝京而去。
社稷坛中。
李道虚感受到那股越来越近的浩荡剑气,在片刻的惊讶之后,露出了淡淡笑意:“这就是你的剑?很好。”
众目睽睽之下,一道剑光自极远处而来,飞入帝京城的上空,过外城、内城,一直来到社稷坛的上空。
剑光散去,一剑悬空。
竟是一把木剑。
石无月第一个认出这把木剑的来历:“是‘人间世’!”
“人间世”在刀剑评上仅次于“叩天门”,也是李道虚送给李玄都的佩剑。
木剑在短暂的停滞之后,径直往社稷坛而去。
张鸾山微微色变:“‘太始剑气’!”
不过出乎张鸾山的意料之外,木剑竟然视“太始剑气”为无物,一穿而过,进入社稷坛中。
因为在很早之前,“人间世”就已经是李玄都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人剑合一”。
“人间世”围绕李玄都飞掠一周,欢快畅鸣,然后落在李玄都身侧,与他“并肩而立”。
李玄都望向李道虚,说道:“我的剑来了。”
李道虚望向“人间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不同,“人间世”的剑气极“重”。
如果将剑气称量,“人间世”的斤两甚至与“叩天门”相差无多,可后者是名副其实的仙物,而前者只能算是一件半仙物。
李道虚处处留手,李玄都也投桃报李,主动开口解释道:“弟子并非弃剑不用,而是将佩剑放置于剑秀山中,以满山剑气养剑、育剑,虽然不能与师父手中仙剑相提并论,做不到生生不息,但在这一时三刻之间,还是能与‘叩天门’抗衡而不落下风。”
“原来你早在那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日。”李道虚笑了,“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这一点上,你要远胜明心和东皇二人,你能有今日的成就,也不能仅仅用‘运气’二字来概括。”
李玄都始终恭谨,说道:“若是有得选,我倒是希望永远不要拔出此剑。”
李道虚淡然道:“多说无益,还是出剑。”
李玄都伸出右手握住“人间世”,左手食中二指并作剑指,在剑身上一抹而过。
“人间世”自行“生长”,长三尺六寸,暗合三百六十个周天,宽一寸八分,合天罡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