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住宅有区别于工人公寓和现正在建设中的困难职工住宅。
困难职工住宅是有限制和标准的,包括工龄、房屋情况、家庭情况等等。
工人公寓则是常规意义上的多人间宿舍,只是给单身工人临时居住的场所,并不能长期占有。
但工人住宅则是不同,李学武与景玉农做过充分的、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在现有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这一土地和资金的征集方案。
相当于商业住宅,但更具有时代化和目标性。
公寓就不说了,单说困难职工住宅,基本上是二十平米左右,不论家庭人数多少。
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没有基础装修和设备设施。
但工人新村计划中的工人住宅楼就有这些,包括独立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和卧室等功能区。
工人住宅申请条件很特殊,需要用现有住宅进行替换补偿,包括轧钢厂协调分配的住房,以及工人自有房屋。
按照城内以及城外所有房屋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再结合职工技能等级和表现成绩,按40、60、80三个等级平米数进行置换。
如果评定等级在40平米档,有需要申请到60或者80平米档,则需要补交这一部分的建筑费用。
一定是有过惯了仔细生活的职工会选择等待困难职工住宅的,更甘愿一家子人挤在一个20平米的房间中。
但绝对有城内的职工愿意用所住平房来置换距离上班单位近的楼房。
干净、卫生、先进等优点就不用说了,厂里免费的供暖就能打动一大部分人的心。
困难职工住宅是需要评估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的,李怀德给谷维洁批复的指标只有一千户。
也就是说,全厂总计三万人的职工中,去掉双职工甚至三职工等因素,只有不到三十分之一的概率才能排到困难职工住宅。
且困难职工住宅的建设周期是两年内完成,真住进去了,再跟工人住宅对比,又是一种心情。
按照景玉农的测算,未来在京职工数量应该在一万人左右,三种住宅模式应该能解决百分之八十的职工居住需要。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也要允许一部分职工喜欢住平房,或者喜欢生活在城里,或者家里有钱有产业。
干部住宅比较特殊,毕竟很多干部都在城里有房子或者比厂建设计划中的要好一些。
但针对干部住宅,工人新村计划中制定了60、80、100、120平米的建筑计划,按级别和组织需要进行分配。
原则上城内有房或者无用房需要的干部不在分配计划内,也可以用现有住房进行置换。
多种计划的出台,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土地集中,资金流转。
郎镇南汇报完工人新村计划之后,李怀德做了特别指示,他提到了刚刚李学武讲到的综合型医院建设的问题,要求后勤同工程等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