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么说,能让李怀德引起兴趣的只剩下造飞机了。
轧钢厂本身就是大工厂,李怀德以前是副厂长还能礼贤下士,跟那些小工厂的人坐一起喝酒。
现在?
现在不行了,没时间,忙~
他现在的酒局都是满的,每天都是满的,不是在城里就是在招待所。
业务上的成绩让他的心态也飘了起来,李学武都说不能惯着他们了,那这件事他心里有底了。
确认过眼神,是能装哔的人。
李怀德都发话了,景玉农就不好说什么了,既然都说了要把项目交给李学武,她只能听李学武的。
不过她倒是不担心没有玻璃厂合作,李学武在东城的人脉关系比她广泛的多。
既然李学武敢这么说,那就是有信心的,毕竟当初是李学武主张这个项目的。
谈判计划安排好,李学武敲了敲桌子,问道:“招工的事,是不是已经启动了?”
“是的李副书记”
这次没用景玉农回答,人事处来参会的副处长谢兰芝接话道:“周三就已经开始了内部招工”。
谢兰芝就是谢大姐,也就是带李学武报到的那位人事处干部,也是董文学同窗好友任晓宇的爱人。
两人的缘分可以说很奇妙,代表了李学武来轧钢厂的一路坎坷和节节升高。
现在会议桌上,她坐在靠近末尾的位置,而李学武坐在主持工作的李怀德身边。
高下立判,身份迥然,这种逆差还是李学武在进步过程中不断帮助她进步的结果呢。
谢兰芝的能力和资历足够,更足够的背景反而限制了她的发展。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她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事业,所以也就进步飞快了。
拿着手里早就准备好的人事文件,谢兰芝面向三位领导方向汇报道:“按照阶段性招工计划和单列招录高中毕业生管理培训计划,人事招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单列招录计划由各单位自行招录,并报人事处审核备案”
“统一招收工计划则是由人事处主办,首先面向全厂范围内,所有在岗工人适龄且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进行报名招录”。
说到这里,谢兰芝抬起头看向会议桌一端方向解释道:“因为分期、分工作地点,分岗位、分工种招聘,所以没有限制工人子女名额”。
这个解释李学武明白,不限制的是一个工人家里能报几个人进厂,以前是有限制的。
现在的工作岗位很难安排,总不能都可着一家来,均分才是合理的。
但这一次招工的范围广,指标多,完全满足工人子女招录要求。
当然了,这么多指标的扩员也是经过审批和报备的。
市里人事部门批复的很快,他们恨不得轧钢厂招一万人呢,这样也缓解一下城里的用工压力。
轧钢厂这次当然不能招那么多,联合企业和造船厂是急需的,一期就开放了两千人的工作指标,全厂都沸腾了。
工人们当然听说了要招工的消息,这周初开的贸易会议就已经定下的工作内容。
他们是没想到招工会来的这么快而已,三两天就把工作展开了。
人事处组织了十个报名点才算是解决了厂职工踊跃报名的热情和激动。
两千个指标,这是在往年想都不敢想的,更何况后面还有招工计划呢。
单列的高中毕业生招录就没有那边拥挤了。
因为是高中生,在这个年代属于尖子中的尖子了,也是其他工厂招录的首选。
不过轧钢厂的工人基数大,高中毕业生的子女数量也多。
有赖于今年的大学无望,九月都没有招录消息呢,这些高中生都选择了就业。
也正是赶上这个时间点了,几个处室的培训生招录的很顺利。
谢兰芝在汇报的时候也是声音激动,难掩对人事工作取得巨大突破的喜悦。
这些年厂职工子女就业的问题成了个巨大的担子,压在人事处的肩头,谁当这个家谁头疼。
这一次算是解决了大问题,李怀德稳定轧钢厂大学习造成的破坏局面也是有这一次人事大招工的功劳。
子女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还有什么可闹的,毕业生都工作了,小崽子们也减少了许多。
当然了,这两千个指标不是这一次的用工指标。
用工指标有将近三千个,缺省出来的一千个指标要给转业和退伍安置人员,要给为轧钢厂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人子女,还要给轧钢厂的临时工。
临时工是个大包袱,主要人员组成是前期招录进来的工人子女,没有正式岗位,或者正在学徒阶段的学徒工。
这些人里有的已经在清扫队干了三年了,岗位无法安置,学徒工出师后没有岗位接班。
这一次的岗位安排要先可着这些有技术经验的人先安置,把新招录进来的人安排到学徒岗位上去。
层次递进,确保人才培养不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