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从尼泊尔进入印度,所处的地方是印度的北方邦。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和棉花。而且,这里还是印度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所流经的地方。
人口在整个印度来说也是十分密集的地区之一。完全适合作为一个根据地。而于中也确实这么做了。
他先是拿下了毗邻尼泊尔地戈勒克布尔,然后,以此为基地,对军队进行休整,同时,派人前往北方邦地首府勒克瑙。并且“解释”了来意,声明绝不会“侵犯”印度,只是来追剿蒙古叛军,只要将敦多所部剿的“一干二净”,他自然会从原路返回。
印度官员当然不会傻到相信于中的话,可是,奥朗则布死后,他地三个儿子,阿拉姆、阿柴姆和巴克什三人之间也开始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首都德里根本就没有人在意北方邦的死活。哪怕北方邦是印度第三大邦。这些人也没有办法。因为,就算他们想在意,也抽不出精神来。而且,南方马拉塔人的反抗也因为奥朗则布的死亡而越发的如火如荼,相对于本土的反抗势力,于中这一万多人马虽然显得更加强悍,但在莫卧儿王朝的高层们看来,却只是无根之木,顶多也就是打打秋风就走了,杀伤力恐怕还跟不上敦多的那三千准葛尔兵,所以,德里的高官们要求北方邦自己“解决”于中。
这一下,北方邦地贵族,比如那些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家伙,对德里的不满程度立时大为上升。不过,不满归不满,感到有威胁之后,这些人还是不得不以北方邦总督为首,立即开始组织兵马,准备抵抗于中随时都有可能的攻击。本来,因为敦多事先在北方邦进行过多次抢掠,其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让印度人十分头疼,毫不留情的屠戳更是让这些人无比的恐惧。所以,受过他“教育”的那些贵族在组织起军队之后,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防守,因为这些人害怕于中也是同样的货『色』。就这样,于中承敦多地情,居然和北方邦的贵族们“和平相处”起来。
不过,这种状态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看到于中只是在戈勒克布尔徘徊不前,再加上又已经探得于中只是一万多步军,骑兵只有少数,那些人又开始抖了起来。讨论了一段时间,相互打了打气,这些人东拼西凑,又从邻邦借来了一部分,组成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朝着于中“反扑”了过去。
结果自然是不出意料的。
于中是处于防守的地位!而且,又是占据了多项优势,轻易就打散了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军”。而战后,于中称北方邦“无故挑衅”,遂带领大军主力朝其首府勒克瑙发动了进攻。而此时,于中的兵马已经再次向上涨了一截。人心是贪婪的。不管这些人是出自哪里。……尼泊尔的那些诸候在看到跟着于中做事有利可图之后,又咬牙拼凑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交到了于中手里,同时,班禅也派出弟子。带领各地土司派来的总共四千兵马翻过聂拉木山口过来“支援”于中。(1757年,英国将领罗伯特·克莱武仅以三千人就打败了五万印度兵马,开始了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序幕,相比之下,于中还算差劲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