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世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不同,嘉庆初年的虎门防御是简陋的很。连后世被誉为‘粤海第一重门户’的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都还无影无踪。
沙角炮台原本历史中建于嘉庆五年,而大角炮台原本历史中建于道光十二年。大角炮台南沙岛大角山上,处珠江口西岸,与东岸东莞的沙角炮台对峙,正好形成钳形阵地。
不过没有建到底不是不能建,之前清廷不建炮台,只不过是因为广州局势安稳,后面有一座南山炮台就足够用了。
可是现……局势大变,清『政府』的态度自然也要跟着转变。
清红两军的对峙已经有半年时间还多,清军有充足的空闲来修筑虎门一带的炮台。和原本历史上一样,他们也选中了南沙岛和沙角山,两地各修建了炮台一座。
沙角炮台长五十二丈,炮洞十一个,配大小铁炮十一门,炮台正门配万斤重炮一门,另铸六千斤生铁炮一门作为备用。炮台上建有神堂、官厅四间,官房三间,兵房十七间,还有火『药』库等设施,均青砖结构,基础、垛口、炮洞、台面为花岗石砌筑。此外,相连的扯旗山上还设有望楼和圆形炮台;捕鱼台山上亦建有『露』天炮位。
大角炮台周围长七十余丈,有炮洞十六个,铁炮十六门。火力比之沙角炮台胜一筹,可是其所之地南沙是一个岛,四面环水,对激战中的增援极其不利。清军虽然直接那里设置了一个营的守军,六七百人之多,可到底能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了广州虎门海防的第一重门户。但两炮台相距太远,以现大炮的『性』能根本不可能形成交叉火力。炮火封锁洋面远不够得力。
但是沙角炮台地居要冲,形势得宜,对虎门要塞十分重要。后重布置,把沙角炮台改了号令台。成为了整个虎门海防的预警地。
清军虎门海防重要的二道防线是是稍后的东莞南山,那里又叫阿娘鞋【岛】。其岛上原就设有南山炮台,位于山腰部位,始建于康熙末年。如今清军重点设防此处,山脚设下威远炮台,全周长五十二丈五尺,炮位二十个,安放大小生铁炮二十门。与山腰处的南山炮台合并为南山威远炮台,共炮位三十二个,大小铁炮三十二门。
并且威远炮台沿台面上还有四个『露』天地位,必要时候可化作『露』天炮台。而炮台内每个炮位两边都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还由一条两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再有一条相距七尺左右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红巾军上岛,炮台清军依旧可以凭靠抵抗。
炮台内围有官厅一座,兵房十二间,『药』局一座,以及外头的码头一个。可以说是全力以赴的去建设它了。因为这个炮台前就是水深流急的虎门东水道,是大型船只来往广州的必经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