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问题,在工匠们的交流中,主要还是一百贯的悬赏下,到底还是给研究出来,前后不过二十天。
专门用几种雕版都试过,都没问题,至少作为第一版油墨,已经可以了。
刘磐兑现承诺,给了几个工匠一百贯的赏赐,同时雇佣他们到印刷作坊,专门调配油墨。
并且表示,后续在产量,质量和成本上改进一次,还有奖赏。
雕版和油墨既然没有问题,那么后续的雕刻自然也要陆续开始。
到四月底的时候,第一本带着墨香的《论语》成书。
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专门划出句读。
说到底刘磐既要加快改革,同时也不能太刺激那些世家豪族。
“如果不我来提供这些纸张的话,这本书怕要一百文才能买到……”刘磐看着手里的线装书。
就这年头纸张的价格,根本不支持两面印刷。
刘磐提供的这些纸张,在这个时代价格可不低。
这样算下来,一百文都还只是成本价,还没有把利润算进去。
让世家豪族,甚至寒门买一本这样的书,别说二百文,三百文大概也能卖出去。
从这点来看,比单纯卖纸要划算得多。
“每天能印刷多少本这样的书?”刘磐询问。
“油墨纸张只要跟得上,那么安排两批人轮番印刷,日印五百本问题不大。”管事回道。
少是真的少,可考虑到雕版只有一套,全力开工大概也就这个级别。
刘磐想过增加几套,奈何油墨跟不上。油墨跟得上,可能纸张最后也会跟不上。
顾氏原本有造纸作坊,不过原材料不同,需要重新开始制浆,周期就长了。
只有从第二批开始,造纸周期才会降下来。
若进一步扩大规模,几乎每天都能有一批纸产出。
“把纸张都给我用光,能印多少是多少。”刘磐下令。
就物品栏里面的存货,印刷个几万本问题不大。
当然也不能都是论语,也要考虑其他经典。
很巧的是,司马徽一直在致力于收集各家经典,可以向他借阅。
到了第二天,就有小吏敲锣打鼓,沿街叫唤:“使君助学,府衙目前有一批《论语》,有需要的百姓,只需要到府衙登记姓名籍贯,确认无误后可以免费领取,每家每户限一本,先到先得!”
“不是注释版的?”韩嵩翻开一看。
注释实际就是在字与字之间点上句读(逗),必要的时候还能用小楷在旁边进一步注释,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治经的过程。
“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版本,更别说官府如果出注释版本,情况就不一样了。”刘磐回道。
官府制定的版本,那就意味着以后官方认可这个版本的注释,其他的都不再认可。
对于许多家族来说,家学被否定会受不了,可核心的因素,还是对学问的解释权垄断被打破。
更多的百姓开始接触学问,开始自学成才,然后和他们抢夺出仕的名额。
靠着‘牝鸡司鸣’,好不容易把女性出仕的可能性灭掉,官位就那么点,自己和姻亲的子弟都还没有够分,更别说还要和普通百姓分享。
触碰到这个世家豪族的核心利益,那自然会被他们疯狂的反击。
有些东西的确是要趁早,不过势单力孤的时候,就得悠着点。
就如同灵帝办鸿都门学,打算培养寒门,甚至百姓出仕。
世家豪族出面,门学的名声就被搞臭了,入学的直接划入阉党阵营,如今更是无人提起,毕竟已经毁于洛阳大火。
只要察举制没有改变,那么‘孝廉’这玩意,就能挡住九成九的普通百姓。
而书院只是启蒙,用的还是不注释的版本,那大家反而不会阻止,权当刘磐在养名。
毕竟类似的事情,刘表也曾经那么做过。
“使君的想法,若只是启蒙,怕并不完善……”韩嵩看向刘磐。
他很清楚,刘磐和刘表不同,这启蒙的背后,必然有更大的惊喜。
“人手不够,这不只能过来请先生出山了。”刘磐恳请。
韩嵩目前还是在野的状态,与几个好友一起治学饮酒,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不过能跑到江夏这边,大概也是等着谁上门征辟,或者在观望。
“挺有意思的,嵩愿附骥尾!”韩嵩拱手。
大汉的制度已经腐朽,若不改变,不管谁一统天下,也会迅速衰落。
如今这大汉,基本分为守旧派和革新派,韩嵩便是革新派的。
他很好奇,刘磐到底会怎么改革,同时也希望能监管好,别走王莽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