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事情真的到了要法国出手力挽狂澜的时候,法**方却又像是被阉割了的公鸡一般,变得犹豫推诿,再也不肯将当初对波兰的旦旦信誓付诸实施了。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英国所能给予的支援,远不如上场大战时为多。
由于英国在进入30年代后就持续低迷的经济,使得原本就不受待见的陆军,在英国议会的锉刀下几乎被砍得不成人样:他们满打满算一共才只有3个师,甚至还不如比利时的力量强大。如果这样倒也罢了。偏偏英国人还很惭愧的表示,他们要在战争爆发后近两个月的10月底,才能将这支微小的部队投放到欧陆,这登时就让法**方高层的心中宛若有一万匹羊驼狂奔而过。
显然,如果法国履行和波兰人的约定,在战争初期从莱茵河地区发动攻击,那么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只能独自流血战斗,而得不到英国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种将义务一股脑全抛给法国的举动,让法**队高层不得不怀疑英国的用心:这帮道貌岸然的伦敦伪君子,究竟是诚心诚意的与法国并肩克敌。还是又存了驱使法国当炮灰的心思,为他们在欧洲的利益火中取栗?
此外,另一个让法**队裹足不前的至为重要的因素,便是他们在上场大战中遭受的惨痛损失。以及在4年零三个月的战争中所总结出的宝贵教训。
25年前爆发的那场世界大战,对法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战前总人口还不到四千万的法国,在战争中竟然有多达170万军民死亡、以及426万人伤残;这些人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国民经济中承担支柱地位的青壮男性,他们的损失几乎让整个国家为之榨干崩溃。而这些伤亡中的大部分,又都是在各场进攻作战中产生的。法国士兵以血肉之躯向德军堑壕阵地发起英勇的冲击,却遭到了机枪和速射炮的血腥屠戮。一场战役的人员损失动辄便以十万计!
在这种情况下,法**队的战术理念,很快就从一战前的“殊死进攻”转变到了另一个极端的“绝对防御”。法国自知在人口和出生率上不如德国,因此通过防御战消耗敌军力量、保存自身实力,则无疑成为了战后其陆军所始终遵循的金科玉律。
从1929年起,法国政府开始在阿尔萨斯-洛林的德法边境线上,修建连亘近40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这种将50亿法郎巨款投入到工事修筑中去的行为,便已经是彻底宣告了法国进攻精神的破产,让他们只愿呆在防线后方因循苟安。法**方决定,只要能够避免、就一定要避免再遭受昔日那样的杀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