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眼看又要纳秋税,两浙路那边昨天又发了公文过来,那边的地主士绅还在闹。”
晏殊忽然想起一件事,这事大家都快忘了。
因为地主士绅们居然没有采取暴力手段,就是招摇过市表达抗议。
而且闹事时间还很固定,只是要纳夏税和秋税的时候才会闹大,平时居然动静很一般,所以大家竟然都快忘了这事。
范仲淹看向赵骏,笑着说道:“汉龙,看来你也有预估错误的时候,当初你放任那些人不管,是希望他们把事情闹大,你好有借口弄死他们,结果他们居然不给伱口实。”
“我觉得不是预估错误,而是刚好撞到了扫黑除恶这个枪口上。”
赵骏挠挠头道:“我要是那帮地主,看到朝廷四处在抓黑恶势力,估计也得犯愁。要是这个时候把事情闹大,朝廷顺势把他们也宰了,那不是白给了吗?”
“也对,这些地主可不像那些黑恶势力,一个个都是耕读传家,而且有不少当官的亲戚,他们可比那些黑恶势力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风向变动。”
王曾也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那这事怎么办?”
吕夷简说道:“这帮人只抗议,又不闹事,没什么好借口处理,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把人杀了吧。”
“额”
赵骏一时也犯难。
现在僵持住了。
地主那边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方案。
朝廷放任他们,他们却又自己没有把事情闹大,控制在了一个范围内,让朝廷也没什么借口弄死他们。
两边就这样处于对峙阶段。
唯一的好消息是朝廷强制要纳税,地主们胳膊拧不过大腿,该交的税不敢不交,以免让朝廷得到口实。
可该抗议还是继续抗议,主打的就是一个税照交,议照抗的一个局面。
其实要是抗议没什么影响也就算了,但每次抗议都弄得街市鸡飞狗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赵骏想了想,忽然问道:“出海的船只有消息了吗?”
“还没呢。”
旁边李迪说道:“江浙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星岛和对马岛我大宋的海军基地也一直没有传回来远洋船队的消息。”
“快两年了,正常来说,如果只是从江浙去南美打个来回的话,两万多公里,哪怕每天只航行个二百公里,最多半年的时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赵骏沉吟着说道:“即便他们需要带的东西很多,或者要等一些季节才能收获当地的作物,但不应该去那么久啊。”
“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宋绶道:“也许是风暴,也许是结冰,也许是当地碰到了敌人,谁又说得准呢?”
“唉。”
赵骏摇摇头。
船队其实是去年年初出发的,前面处理将门勋贵的时候,是寄希望于让他们也参与其中,所以积极筹备。
没想到勋贵们不识趣,最后闹到死了那么多人的地步。
现在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已经一年零八个月,差不多快两年了,虽然第一次花了四年多,但有了经验之后应该更快了才是,这船队是乌龟在爬吗?
不过就在赵骏感叹于船队速度慢的时候,外面忽然进来一名吏员,说道:“报,两浙路急文。”
“哦?出什么事了?”
众人顿时看过去,难道是两浙路的地主们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吏员道:“远洋船队回来了。”
“哦,到哪了?”
“已经到对马岛,不日就将返航至通州。”
“好!”
刹那间。
赵骏原本提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他扭过头看向众人,笑着说道:“说曹操曹操到,看来,两浙路的地主们有事做了。”
除了可以忽悠他们下海或者经商以外,还可以把他们手下的人掏空。
船队回来带来了橡胶,橡胶种植需要生长周期,可出发前赵骏叮嘱过,让船队带一批成品橡胶回来。
这样就能先行建造一批蒸汽机,然后开始修铁路。
修铁路和大基建要人。
等地主们手底下的人都被官府抢光之后,恐怕就已经不止是闹着反抗摊丁入亩,而是看着无人耕作的土地,欲哭无泪了。
到了那个时候,卖不卖地,就已经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朝廷说了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