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运觉得自己没必要非要把自家的学校打造成三中这样的超级战舰,三中的模式是应对应试教育、应对高考的必胜法宝,但是郝运不想让自家的学校变得如此的压抑和肃杀。
郝运也是从高中走过来的,他就是一边学一边混的典型代表,虽然他不够努力,但是结果还是蛮不错的嘛--帝都师大在国内排名也不低,至少就业形势还是很宽广的。
如果有可能,他不会让自家的学校变得像修罗场似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赋,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沉迷于学习不可自拔。这个社会需要学者,同时也需要合格的劳动者,你让一个体育健将去参加高考,他能考回来三百分就算他努力了。
人生就像一个RPG游戏,每个人在刷新出来的时候便有了天赋技能点,有的人善于学习,有的人善于表演,有的人善于音律,有的人善于写作,扬长避短才是妙药良方,千篇一律的准备考大学才是扼杀良才。
这些只是郝运脑袋里凌乱的想法,具体要如何实施还是要看现实如何发展。郝运的初心当然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所以他必须不忘初心。
送走了老师们,乔厚凡主动帮郝运收拾起了碗盘,他看着沉思的郝运不由得问道:“郝老弟,想什么呢?”
“我在想三中的模式能否复制...”郝运诚实的回答道,他的想法又不犯忌讳,有什么不能说的。他正好想征求一下乔厚凡,看他有什么想法。
乔厚凡一边收拾碗盘一边思考:“我觉得很难...华夏的超级高中有很多,什么横水、毛坦场...这些学校的高考水准和三中差不多,但是想要做到三中这样却是很难。”
“三中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以三种为纽带的人脉关系网在东三省深厚的你无法想象。当三中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的时候,三中校友会出力不可谓不小。这是其他超级高中拍马也赶不上的优势,打开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三中的任意一项产业在走向市场的时候倒了,三中都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大部分学校不敢迈出这一步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是每一年的优秀生源只有那么一小撮,这一小撮人要被各种学校争抢,没有足够的经济底蕴是玩不起这种消耗战的,所以龙省只有三中一家超级高中,像佳一中,巨庆铁人中学终究还是差一筹。”
郝运想想之后确实也是这么一回事儿,三中的发展模式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没有历史积淀出来的人脉还真不好搞,三中的人脉真的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高中的可怕之处便是毕业了的学生可以从事任何喜欢或者适合的行业,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三中人!
所以附小想要复制三中的神话还需要因地制宜一番,郝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点想法,但是现在还不是公布出来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