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金三角风云之关于张苏泉

张苏泉:黄埔军校毕业的高参

张苏泉,辽宁庄河人,被称作是“金三角真正的老大”、“读懂了张苏泉,就读懂了金三角”。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第20期,作为“特种作战”人才从台湾派驻到缅甸国民党军。

他和坤沙结识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61年,国民党残军第二次撤退台湾时,他留了下来,作为雇佣军在当地扎根,在一次溃败时结识了坤沙,并投身其中。

在坤沙被政府监禁后,张苏泉一方面积极武装力量,同时积极营救坤沙。

为了向缅政府施加压力以解救坤沙,张苏泉派出特工小组,于1973年4月16日缅甸“泼水节”期间,在掸邦首府东枝绑架了两名苏联医生贝柯密斯基和维诺格达道夫。

然而,苏联人反应并没有张苏泉预期的那样强烈。缅甸政府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对张苏泉进行军事打击,但也未能救出人质。

双方僵持到了1974年。

张苏泉搞的两个人质“粘”在了手上,后来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请动了当时的泰国陆军参谋长江萨·差玛南(70年代后曾任泰国总理)居中斡旋,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宣布自己手中掌握的苏联人质。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事情最后总算有了结果。

1974年5月,江萨上将亲自乘坐直升飞机至张苏泉在泰国边境的据点,接走了已经关押一年有余的两个苏联人,交给了苏联驻曼谷大使馆。

缅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于1974年9月7日释放了坤沙。

坤沙被释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准离开。后来,又迁徙到了瓦城。

1976年2月7日,在“参谋长”一次精心策划安排下,一辆美式吉普车,载着经过化装的坤沙及张苏泉的特别行动小组驶出了瓦城。

7年后,坤沙又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

不久,坤沙采取了张苏泉的建议,将人马拉到当时泰**警无法顾及的北部边境地区。当时,泰国边境地区由于有泰共的小股武装活动,所以坤沙在与泰国有关方面达成**防共的协议后,坤沙部的驻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掸族革命军”,当时约近4000人,指挥部设在了一个叫满星叠的小镇。

这是一个距离缅甸边境不到8公里的村子,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在离满星叠不远的其它七八个寨子,也同时驻扎着坤沙的其它的部队。满星叠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1978年,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一直处于友好关系的泰柬两国,有了共同的危机感。由于“民柬”于1979年退入山林,政权由越南与韩桑林控制,对泰国就更加不利。于是,泰**方关注的重点是与柬埔寨接壤的东部边境,对于北部地区,企图利用国民党三、五军与坤沙部来保土安民,防止外患。这给坤沙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

构成近现代缅甸主要矛盾的是缅甸国内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缅甸有130多个民族,比中国的56个民族多出一倍有余。自缅甸立国起,缓和民族矛盾与防止国家分裂远重于禁毒。

为避免全面内战,不至于使涉毒少数民族公开脱离缅甸联邦,缅甸军政府多年来对缅北民族武装的涉毒问题不得不采取忍耐态度,也使掸邦毒魔在失控状态下肆虐。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