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进行的非常愉快? 那话题很快就转移了。
看得出来,吴垣对此还是有点小羞赧的。
赵亮心里暗笑? 立马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吴家人最为得意的家学身教上。
海丰吴氏打前明时候就为书香门第? 耕读世家了,虽然无人高中举人,但秀才举人还是层出不穷的。等到入清后吴自肃高中进士开始,其本人做到了刑部侍郎? 为赣西、江南、河东三省名宦。他三子吴象宽雍正癸卯恩科进士? 也做到了河西布政使;四子吴象默做到了兵部、刑部侍郎,桂西鄂北巡抚;五子吴象弼雍正癸卯举人,亦当上了学政。等到吴自肃的孙子辈也就是吴绍诗的时候,虽然没人再高中进士了,但吴绍诗也做到了刑部侍郎? 而且吴家人在刑法上精心钻研了三代人后,打吴绍诗开始? 那忠于成为天下所公认的名家了。
吴绍诗的俩儿子就是吴垣和吴坛,吴坛在去两淮之前? 那也在刑部当过侍郎。
这样的家族何其恐怖啊。
但人都是‘谦虚’的,对于这般的簪缨之族? 你夸他们是官宦名门? 那是在骂他们。必须夸他们是耕读世家? 必须夸他们是科举世家。
而且吴家四代人里出了三个两榜进士,那也真的是很不简单的。老牛逼了,称他们一声科举世家,也一点不为过。
而且人家在传统教育上也的确很有一套心得,家中子弟五岁就入族学,且其中聪慧伶俐者往往还会延名师课读。如吴自肃年十三就外传以王清为师,而王清为内弘文院学士;吴坛亦曾受知于齐鲁学政李治运等。
同时吴家历代有功名之人,还会将自己的文稿留下,《吴氏试艺》的大名在整个齐鲁都是人尽皆知的,可惜外人根本就难以一窥究竟。那是吴家打前明开始,历代族人优秀文章的汇总,为本族子弟所必修。
然后就是历代为官子弟的官场心得。
这点只看吴垣吴坛兄弟刚入官场就搏得了刑法名家的名头就能知道一二。
如此这般的作为,虽然免不了叫吴家子弟功名利禄熏心,但不可否认,他们不管是在科场上,还是在官场上,一旦涉入真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所以,言传身教是‘一把屎一把尿’带出来的,而不是单纯的用嘴说出来的。
海丰吴氏就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为典型的一个‘科举世家’的活例。
这种‘言传身教’跟赵氏的办学之法之宗旨,那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看着吴垣以一种高傲自矜的口吻来点评赵家‘慷慨助学’的时候,赵亮只能更起劲的去吹捧吴家。
毕竟在现在的大青果,吴家这样的‘言传身教’才是真正得正途。
“我父只一秀才,我只为一童生,尚有一堂弟,亦不过刚刚过了府试……”
说起家学和学业来赵亮‘自愧不如’啊。
而这种‘惭愧’显然很对吴垣的胃口,或许这样的对比,这样的优越感之下,会叫他刚才内心的那点羞赧给冲散冲淡了吧。
现在赵亮很有唾面自干的精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