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成立的“药部”,沈云也透出风去。里头设置医者、副医官、医官等职位。其中,医者的待遇等同于小队长。除此之外,沈云本人会每个月去药部开讲一次医案。
这就意味着,达到要求的人,不再是普通的私勇队员。当然,对于一心想学医的人来说,最大的诱惑莫不过于,他们的主公每个月会去药部开讲一次医案。
是以,几乎所有懂医理的人都报名参加了该任务的考核。
通过考核的人,五人一组,每天两组,安排进新建成的“药堂”做任务。负责这项事务的李长老欣喜的向沈云汇报:任务已经排到了年底。大多数的人都是一次接了三个任务。
也就是说,照这样的情形,三个月后,极有可能产生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医者”。那时,“药部”就能正式建起来了。
问事堂则由在家的长老们排班,每人五天,轮流当值。
可是,轮了一圈,长老们有的得心应手,有的则叫苦连天。
老罗就是属于后一种。
他好不容易当完五天班,交接了差事,苦着脸直奔主院,向沈云求放过——这五天里,他总共接手了十一起纠纷。每一起纠纷在他看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可是,村民们却为之闹得不可开交,非要他“判个公正出来”。好吧,他认输。因为他实在是没那能耐,也没那种耐心,去抽丝剥茧,断定李家小子是不是偷了刘家的两个鸡蛋之类的“大案子”。
有他开了头,不堪此任务的长老们便一个挨一个的跑去沈云诉苦——不是他们拖长老会的后腿,而是真心做不到哇。
本来,沈云的意思是叫这些长老们多与外面接触,迅速了解这里的乡情。
听了他们的诉苦,他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外事的。
当然,在这一轮里,也有人表现得可圈可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大掌柜李忆。
沈云发现,他很擅长处理这一类的事务,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他的经商能力。
于是,征得本人的同意之后,他将问事堂专门交给了李忆打理。
至于问事堂还需要什么人手、物件,他叫李忆写个章程出来,交给长老会共同讨论。通过后,按照章程,可在庄子里随意挑选人手。
“饱受折磨”的老罗等人对此,举双手赞成。很快,经长老会认真讨论,李忆的章程主体通过。长老会给了他五个专属名额——不能再多了。庄子里到处都缺人手。
李忆没有想到会得到专属名额。故而,他参照“药堂”那边,一职设两人,每人每天当半天班。如此一来,在章程里便设置了十个兼职名额。
这会儿得了专属名额,他更加欢喜。
就这样,外事堂正式成立了。
有了外事堂和药堂,庄子在这一带的深得人心。很快,十里八乡传开了:
“有事就找问事堂;求医问药去药堂。”
“问事堂是神仙派下来打理人间事务的,最公正不过了。”
……
这不,眼见夏收将至。李忆报告:“白云村等十五个村子立了联名状,向主公询问夏收祭祀事宜。”怕沈云不知道这方面的乡情,他解释道,“一直以来,夏收和秋收的祭祀都是由仙府派人主持的。”
沈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想为乡亲们做点事,也为自己和庄子争取一个和乐安稳的发展环境,不想竟然因为这两桩事在这一带轻易的取缔了仙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