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何贵忠,难以置信地说道:“真,真的。”
何贵忠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只要你不泄密,这点事我还是能办到的。”
“好,好哇。”小龙的脑袋点得跟拔浪鼓,满口答应着,“肯定不和别人说,打死也不说。”
何贵忠又恢复了那副温和可亲的表情,岔开了话题,问起了姐弟俩在村中的生活。
对于象何贵忠、周庆等老人,尽管没有朝廷任命的官职,但东江镇也给予了他们相当的待遇。
象何贵忠,就领着守备的俸禄,每个月相当于普通士兵的五倍军饷。别说养活小翠姐弟,就是再多几个,也没有问题。
但小翠和小龙还是希望尽可能地赚些钱粮,不要全靠何贵忠养着。
何贵忠也在给姐弟俩想办法,其实还是官府在给类似的百姓寻找出路。象吴姐和小琴,就是官府拿出来的岗位。
除此之外,官府还在开办被服厂,为军队做衣服、被褥、军鞋等等。鉴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还允许妇女拿原料在家缝制。
与蒙古诸部的贸易打通,本地养羊数量的增加,以及柞蚕的养殖扩大规模,羊毛和蚕丝纺织,又会为广大妇女提供更多的工作。
当然,官府还是希望独身妇女能尽快找到归宿。接下来,还会有嫁给军人的优惠政策推出,以及对于生育的鼓励政策。
“等我的工作最终确定下来,再想办法给你们寻找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不迟。”何贵忠安慰着小翠,“在东江镇的地盘上,还没有饿死的。”
小翠用力点着头,她的心里并不象表面那么急迫,只要有何大哥在,自己又不是懒人,还能吃不上饭?
吃过晚饭,何贵忠便催着小翠姐弟去夜校学习。这是每个村的规矩,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对百姓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
不用多,一个人一天能学会两三个字,一两年下来,也差不多能够看懂告示。
而每村的教书先生则享受着与士兵相同的待遇,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他们的水平或许也不高,但百姓们的文化水平,也同样没有太高的要求。
村中如此,军队中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明年就要实施文凭制度,达不到识字数量和计算要求,想要晋升当官都不成。
之所以是在明年开始实行,也是给了官兵们相对宽裕的缓冲时间。已经两三年了,再笨的只要用点心,也能够达到本来就不算高的标准。
这是提高官兵们学习兴致的一个举措,也是提升军队素质的有效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