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縡出使江北,往返数趟,除了要回被周国俘虏的将士、官员及其家属,就没有更多的进展,被周国占领的淮南州郡,还有“借粮”一事,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房恭懿总是回避这两个问题,傅縡知道对方实际上并不会做出让步,也只能装疯卖傻来磨,他觉得陈国如今局势危急,自己肩负重任,无论如何都要努力争取一些好处。
失地要不回来,至少能要一些粮食,陈国的国土沦陷大半,如今就剩下长江下游的三吴之地,而持续大半年的战事,影响了今年的收成。
三吴之地虽然物产丰富,但每年产出的粮食已经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若是以往,陈国可以调集上游巴、湘、江州的粮食入建康,解决粮食收成不足的问题,而今年肯定是不行了。
许善心出使山南,弄了四十万斛粮食回来,解了陈国的燃眉之急,但这些粮食都是优先供应给军队,平民百姓依旧饥肠辘辘。
如果他不想办法从江北弄些粮食回去,可能建康城里许多百姓都熬不到元日,见不到新一年的太阳。
然而即便“借粮”的数量一降再降,周国(尉迟氏)方面依旧不给出明确答复,傅縡心里有些着急,但知道急也没用,只能耐着性子和对方周旋。
此时,他正与东南道大行台左仆射司马消难谈佛,这不是东拉西扯,而是傅縡确实对佛学有研究,而司马消难同样对佛学感兴趣,于是就在席间聊起来。
司马消难年轻时,是东魏(齐国)有名的贵公子,广纳宾客,与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昂、崔赡等名士往来甚密。
此举无论是装点门面也好,附庸风雅也罢,久而久之,司马消难倒是颇为亲近文学之士,而傅縡不但文采出众,还精通佛学,于是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坐在主位的尉迟佑耆,见状暗暗松了口气,尉迟家自然尚武,尉迟佑耆弓马娴熟,平日里喜欢打猎,不喜欢舞文弄墨,真要让他和傅縡聊天,还真没什么话题。
若谈论佛法,倒是能谈得起来,只是尉迟佑耆心中有事,没心情谈佛,眼见着酒宴过半,场面有些冷,尉迟佑耆正要让歌舞继续,傅縡却提议抚琴一曲助兴。
军中乐器以琵琶最为常见,尉迟佑耆喜欢听人用琵琶弹奏乐曲,自己时不时也弹上一曲,很少听人弹琴,现在对方提议“抚琴一曲”,他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一旁的房恭懿赶紧救场:
“不知傅公要弹的是何曲目?”
傅縡答道:“如今身在广陵,自然是广陵散。”
《广陵散》为名曲,尉迟佑耆当然知道,他也知道陈国使节抚琴弹曲不是卑躬屈膝讨好,而是行风雅之事,正如许多人喜欢在筵席上弹琵琶一样纯属助兴。
不过听得对方说,要让随行的琴童来弹奏,这就有意思了。
尉迟佑耆心中冷笑:莫非这琴童,就是聂政么?
《广陵散》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聂政刺韩傀曲》,聂政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孤身一人刺杀韩国国相侠累,侠累名傀,又称韩傀。
尉迟佑耆此次设宴款待陈国使节,房恭懿劝他注意对方随行人员可能存在的刺客,而一开始赴宴的人之中,都是文学之士,这是经过房恭懿确认的。
所以尉迟佑耆不觉得这些文绉绉的文士能做出行刺之举,如今傅縡主动提出让琴童弹琴助兴,动机耐人寻味,也许真的是助兴,也可能是要行刺。
尉迟佑耆不会被区区刺客吓住,所以面色平静答应了傅縡的请求,暗自做好了准备。
他盘算得很清楚,如果对方真的派刺客行刺,那他就有立刻南攻的借口,一鼓作气攻入建康灭掉陈国,省得成日里和对方虚与委蛇浪费时间。
使节竟然行刺,全无诚意不说,此举简直是人神共愤,有这样的借口,尉迟佑耆觉得自己即便自作主张进攻建康,尉迟惇也不好发作。
他满怀期盼的看着门口,看着那个扮作琴童的刺客入内,结果还没见着琴童出现,却透过正门,看见外面院子里的士兵惊慌失措。
那些士兵的面庞,及其身后的院墙,被火光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