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完蛋了,谁控制了白痴天子,谁就能成为九五之尊,宗室诸王纷纷起兵,是为八王之乱,司马炎生前为儿子苦心布的局,就是一个笑话。
司马炎的选择,只是两汉以来许多皇帝做出的选择之一,而所有的选择,看上去都不靠谱。
依靠宦官,依靠宗室,依靠皇后,依靠外戚,依靠勋贵,依靠世家,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无数的皇帝做出了选择,而这些选择都不靠谱。
靠宦官,有东汉末年十常侍,有中唐以后的门生天子;靠皇后,武则天就不说了,西晋的贾南风就是很好的例子。
靠外戚,有杨坚;靠宗室,宗室实力过强,有西晋的八王之乱,宗室实力太弱,曹魏有话说,历史上的北周也有话说。
靠勋贵,勋贵联合起来把带头大哥换了怎么办?
历史上周隋换代之际,关陇权贵抛弃宇文老大可是毫不犹豫的,同样,抛弃杨老大,在唐国公李渊面前山呼万岁也毫不犹豫。
勋贵太没节操了,不如靠世家?
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听起来好浪漫哟!
这是废话,换做你是皇帝,愿意和人共天下?
更别说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乱成那样,世家高门也脱不了干系,而门阀政治,也是导致南朝各代愈发羸弱的原因之一。
所以时不时做白日梦的宇文温,会设想自己若是处于那个位置,应该怎么办呢?
好办,学赵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也就是说用科举文官将文官集团里的世家出身文官替换掉。
宋代以文驭武做得太过分,导致了一连串的问题,这另外再说,而科举确实是对付门阀政治的利器,但想要用好,却不容易。
科举在历史上始于隋唐,宇文温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好是“开端”,但实际上门阀政治的衰落,却不是科举直接造成的。
唐代实行科举,而世家高门却没有因此衰落,终唐一世,台辅一级的大臣,其出身都是世家、高门为多,原因有几个,其一就是世家、高门很快适应了科举。
科举就是考试选拔人才,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制科是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五十多种,秀才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明经、进士两科渐渐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这两个科目的难度极大,对于学问的要求很高,这对于世家、高门才俊来说,难度还行,而对于寒族人士来说,那就是天堑。
以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来说,科举刚开始推行时,卢氏有些不适应,但从中唐起,卢氏子弟就成了“进士科专业考试户”。
唐代的进士科考试难度很高,想要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但这却难不住范阳卢氏的子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