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交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当年梁国僧人从总体而言修行不够,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宇文温放下奏章,拿起茶杯喝茶。
蜡烛在一旁默默燃烧,烛光摇曳下,他的脸阴晴不定。
僧人当然没资格写奏章,眼下这份奏章,是以中书舍人萧瑀为首的崇佛官员联署,其内容,当然是征求了各宗派诸位高僧的意见,最后才有了定稿。
萧瑀等官员,难道看不出天子是在敲打佛教么?
应该看得出,但这些官员不敢冒险,因为他们不确定天子会不会临时起意,把“鞭刑”改成“砍头”。
仅就佛教各宗派高僧而言,面对当前局面,很可能如同倔驴般梗着脖子不低头、不表态,将皇权的威压当做一个“劫”,默默承担,当做佛祖给予的磨炼。
高僧们大概不觉得宇文温和其他皇帝有太大区别,当年周武帝“建德灭佛”,佛教扛过来了,所以,高僧们也会觉得“明德灭佛”之后,佛教依旧会迎来春天。
但是,萧瑀等官员知道天子手段了得,他们不敢冒险来赌天子是否会使“绝户计”,让中原佛教万劫不复。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崇佛的官员们一边不断上表“申诉”,一边不停向各宗派高僧分析利害关系。
当皇权开始“磨刀霍霍向佛教”,中原佛教各宗派人士以及崇佛官员,在强烈的求生欲刺激下总算达成共识,向皇权低头,请求一个表现兼亡羊补牢的机会。
无数人的努力之后,才有了这份奏章。
一念就能定无数人荣辱,这种无上权力的滋味,让人如痴如醉。
宇文温放下茶杯,闭上眼睛,片刻之后睁开。
做人做事,要尽量避免得意忘形,否则容易出问题,即便成了天子,也该谨记在心。
他拿起奏章,再次看起来。
对方“开价”了,那么,他该怎么还价呢?
宇文温心中的“期待报价”,第一个就是加强对佛教的管理,避免佛寺和僧尼数量无节制增加,进而影响到国家税收。
避免因为富贵人家大规模捐赠财物,使得佛寺财大气粗,然后搞土地兼并、蓄养大量庄客,以至于变成毒瘤。
禁止佛寺经商、放贷,避免佛寺规模过大导致穷奢极欲,避免佞佛导致大量铜料被人铸成佛像供奉。
其次,僧尼不可以有“治外法权”,因为王法比佛法大,但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需要“细化执法”。
王法当然最大,但中原佛教各宗派必须自己内部达成共识,制定一套各宗派僧尼都要遵守的“清规戒律”。
如此一来,如果僧尼只是触犯佛门的清规戒律,就由所属寺庙或者宗派处置。
如果僧尼和百姓发生纠纷,或者犯了王法,自然由王法来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