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的剧本一直只有大概框架,原著朝战部分不到六万字,写了五次战役和后来的三八线争夺战,多数是李云龙和各军的动作,是军人群体的亮剑——被改动之后的这个剧本,充落了悲剧感,似乎牺牲就是他们的宿命一样的。换句话说,第三部的主角其实成了原著里的配角韩兵的正戏。
这个改变,全剧组讨论了三天,甚至有人提议让韩兵成为李云龙将军的儿子算了——这太狗血,韩枫等人当然不同意。
这部片子充满了美式大片的情怀感。
——而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缺的那一部分,不然,好莱坞模式也不会成为国人动不动就推它上总票房前十的电影了。相反过来,Z国的电影政治色彩太浓,不怎么关注人文和社会,甚至不能说反话不能有阴暗面,只能高大全,只能是假英雄,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演戏。
吐槽归吐槽,这部电影还是要充分按大陆的环境来设计,于是韩兵不能死。当然,二斯皮格也认为,韩兵设计死了不符何一贯的英雄路线,悲剧结尾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时代,两位斯导先吵了半天,然后做出了决定,与韩枫一起把故事又重新改了一遍。韩兵没有在火海中牺牲,被战友救出,成为国家的英雄,戴安娜也没有殉情,在韩战之后回到了国内开了一间诊所。和韩兵一样,她也一生未婚,两人三十年后的八十年代再见面,黄昏再见,爱情依然……
这两个副主角,并没有完全抢走李云龙的戏,李云龙也没有后来文革时代的麻烦,而是在军事学院阐述了亮剑精神之于国之于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亮剑成了解放军的军魂。
作为一个战场大片,中米两军的相爱相杀,这三部片子几乎从合作一起抗日到走向对立,在朝战场上双方加一起死伤上百万的军人,也就在这个战场上中**队打的联合军满地找牙,成为世界强军——一场以弱胜强,一场以劣式装备战胜强式装备的卫国战争。对米国人来说,这是一场本不应该发动的战争,本不应该在不该发生的地方与不该成为对手的对手打的一直场不应该打的战争……这其实是米国人自己对朝战的定位。
几十年的历史上,米**队唯三的三次失败,两次大战都是拜中国人所赐。另一次只能算是小冲突,也就是发生在索马里的黑鹰坠落,在那片非洲的土地上发生的米国人折戟沉沙的事——可是相比起来,在朝战战场上,他们死的人才是最多的一场战争,完败加伤亡,成为米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这次,两国的电影公司要把当年这场大战如实的拍出来,震撼可想而知。
亮剑第一部的成功,直接让国内几个电影厂看到了世界时代潮流上的电影发展,引起的变化无法估量,从成影思路到剧本设计,圈内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差距。要知道在亮剑之前,最高也就三千万元的票房。而创下票房新高的还是港台片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