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人数对比来说,蒙军占据着绝对优势。蒙军仅士兵便有一千五百人,加上生女真壮丁,人数是守军的十倍——伯力的守卫仅有二百人,加上在此的商队护,总共也不过三百余人。只不过,天势地利人和却站在霹雳军这一边。从天时来说,此时正是五月春暖花开时节,看似有利于行军打仗,实则对蒙古人行军造了严重的困扰。气温的上升使得冰雪解冻,泥土也可始翻浆,人踩马踏之下,道路变得极为泥泞。此外河面上的浮冰也全部融化,十分有利于船只的航行。
从地利来说,由于北方公司的船只封锁了伯力附近的江面,蒙古人不得又往黑龙江上游前进了一百里,偷偷渡到了北岸,再顺水而下到达伯力,这使得其原本就脆弱的补给线,变得更长更艰难。事实上,蒙古人也并不想绕路,也曾准备直接渡水进攻。只不过他们的渡船工具虽多,却都是小渔船或新制的木筏,还没有到达河中央便被大船撞得七零八落,不少士兵掉入湍急冰冷的河水中喂了鱼。侥幸冲到近处的,又遭到劈头盖脸的一通火炮,剩下纷纷没命地逃了回来。
从人和来说,当得知蒙古人准备攻打伯力之时,北方公司便派了一艘武装商船前来支援。它虽然排水量只有三百吨水手六十人,也只装备了十门中小型火炮,却是黑龙江上无敌的存在。与它配合的,还有三艘停靠在伯力的民间商船,它们虽然没有火炮,但仅凭吨位就能对蒙军渡河的小船和木筏构成严重的威胁。听说蒙古人要来进攻伯力的消息之后,在伯力的平民也纷纷自愿参战。话说来到这苦寒之地讨生活之人,个个皆是勇悍之人。冻土雪原的环境严酷,不适合也不欢迎良善之人前来。
反观蒙军这边则是心思各异。忽必烈派驻在这苦寒之地的达鲁花赤和士兵均是不讨喜的边缘人物,他们窝了一肚子的火,埋怨时运不济,只想战事尽快结束回去享受。随行的部族兵本就是征召来的炮灰,自然没有肝脑涂地的忠诚。那些被强迫而来的生女真壮丁更有怨言。他们刚苦捱过受冻挨饿的寒冬,正准备通过打猎捕鱼喂饱妻儿,却被抓来在泥泞的道路上运输重物,稍有迟缓便会有鞭子打下来。重压之下,生女真壮丁纷纷开始逃亡,这使得蒙军的补给更加捉襟见肘。
“皇帝不差饿兵”,达鲁花赤自然不会让手下饿着,便纵兵劫掠周边的部落。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加剧了生女真部落的敌视,开始纷纷往黑龙江以北迁移。这些部族本就是渔猎为生,向来追逐兽群和鱼汛生活,之前往南迁移一方面是因为更暖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方便通过贸易获得生活必需品。眼下江北贸易条件因霹雳军的到来变得更好,蒙古人又进行残酷压迫,自然会用脚投票。听到这个消息,达鲁花赤更加恼羞成怒,下令强攻伯力堡,并下令破城之后鸡犬不留。他准备在荡平伯力之后,再狠狠惩罚那些背叛的生女真部族。
蒙古人本不擅攻城,生女真仆从军也不会制造攻城武器,仅凭着弓箭、木盾、简易长梯和巨木,要攻下伯力堡简是天方夜谭,其结果不用猜也知道。即便守军没有配备火器,即便蒙古人也有火炮,要攻破霹雳军的这个第三代棱堡,也是极难。更何况棱堡之外还有重重壕沟和栅栏,堡下埋设着地雷,堡上还有重型火炮,堡墙上的守卫还配备了火枪、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