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数十艘战舰雄赳赳气昂昂的驶进了海港。鲜红的金龙旗子映着白色的风帆显得奕奕生辉。随着数条作为战利品的商船被拖入海港。码头上的人们疯狂的吹着口哨抛着帽子迎接着海上归来的勇士。舰队的每次胜利都代表着商会实力的加强代表着这里的人们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去损害我们敌人的商业与航海吧!让他们今后无法同我们在贸易上进行有利可图的竞争。”这是任何一个想要在海上分一杯羹的国家都要接受的游戏规则。当然也包括刚刚走向大海的中国。
此刻在海港西侧的总督府中一个身着白色的儒袍头带方巾年轻人正背着手静静的看着第二舰队满载而归的进入海港。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温文而雅的儒生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将整个东印度群岛乃至整个印度洋搞得翻天覆地鸡犬不宁。他便是新加坡总督陈家明。这些私掠活动的策划者。欧洲人眼中的“马六甲之狐狸”。
仅仅在一年多前中国的商船还要向荷兰人、西班牙人摇尾祈怜以求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由于海禁中国航海业已经停滞倒退了数十年了。偶尔一些胆大的走私商船大多都在东亚沿海一带活动最多不过下下南洋。但随着香江商会的向外扩张大量的中国商船开始满载着瓷器和绸缎来到印度洋沿海换取宝石象牙、黄金白银等贵重物品以及粮食等农作物。结果这些商队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欧洲私掠舰队眼中的“肥羊”。在这个时代欧洲王侯都行“特许证”特许私人船只攻击敌人获得奖赏国家从中抽肥。私掠船同只有枪炮、没有特许证、任意向碰上的船只开火抢劫的海盗之间的界限是很单薄的。于是乎“掠夺”成了光明正大的行业。在欧洲人眼中“宗教、狂热、财富、掠夺、爱国”都是同意词。
那些红夷海盗海盗既要财也要命。他们四处劫掠过往的商船并将中国水手吊死在桅杆上。抢劫绑架、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刚刚才起步的中国海商哪儿见过这样的架势。在最初的一年中许多海商吓得几乎都不敢进入印度洋。为此香江商会急调义勇军舰队来保护商船。但这么做无形当中大大提高了贸易成本。毕竟维持舰队的开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当时义勇军正和清军开战。大量的战略物质优先供给给6军。而义勇军两支舰队的兵力在茫茫的印度洋和东亚海域显得异常的捉襟见肘。
于是香江商会很快就顺应“国际潮流”也开始向海商行“特许证”想要建立自己的私掠舰队。无奈中国海船的体型本来就小火炮配置的也少。又缺乏远洋经验和熟练的水手。在近海小打小闹还行。真要他们进入印度洋劫掠经验丰富的欧洲商船简直是妄想。而荷兰人更是为了报复当年在台湾的失利几乎抓着中国的商船不放。面对这样恶劣的情势香江商会的股东们决定同荷兰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媾和。以求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