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关禁枪的呼声自打中华朝建立之日起就一直络绎不绝虽说纵马挎刀的英姿符合中国人的侠义情怀可兵者凶器特别是不能为百姓所持有的观点同样也是中原王朝的一贯思路。更何况火枪又是那么威力巨大的一种武器放任其在民间流通对朝廷来说早晚都是一大祸害。不过有呼吁禁枪的人自然也有反对禁枪的人反对者的理由也同样的充足他们毫不客气地指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百姓是否持有武器而在于朝廷是否持有民心正如同是秦秦国家家备兵器上下同心一统六国;秦朝十户用一刃陈胜吴广照样揭杆起义更何况帝国疆域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广褒在“胡汉混杂”的情况下惟有火枪才能保证大汉民族在当地的绝对优势。
总之两种观点一直以来都相持不下故而才会在弘武六年的国会上通过作为折中方案的《枪支管理条例》。然而随着此次东北匪患问题的暴露禁枪的呼声再一次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此届的内阁相黄宗羲又是早看力挺禁枪的主力派因此不少人都认为在下一届的国会上朝廷的政策极有可能偏向禁枪。
作为维护国家政权的暴力机关中华帝国的6军部自然是举双手同意禁枪但饱读诗书的张家玉却十分清楚自己作为军人的本分明白军部应该遵循的法度因此军部极少插手内阁的政事在禁枪问题上也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华朝的军人就会像宋明两朝那样放任官僚打压在必要的时候军部也会有自己的打算正如此次军部所采取的对策一样。
而在另一边孙露似乎也体会到了张家玉的用心就禁枪这个问题而言她本人也是颇为矛盾。一方面孙露深知枪支泛滥后的不良后果特别是中国特有的宗族体系往往会因矛盾引血腥的械斗;另一方面中华朝又确实需要用枪支来武装民众因为对刚刚摆脱战争阴影的中华百姓来说枪支不仅代表了武力保障更是一剂精神上的强心针。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持强凌弱”式的尚武也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有着很大的冲突但这却是而今中华朝所面临的不争事实。
还是该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去选择比较好吧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孙露以体谅的口吻向臣下开口道:“联明白了那军部是否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呢?”
“回陛下臣等经商议后一至推选夏完淳将军出任该职。”张家玉跟着报出了军部经讨论后得出的最后结论。
“哦夏完淳?”孙露略带惊讶地反问道。
“是的陛下。臣等以为以夏将军的才能与资历都是出任此职的最佳人选。”张家玉这里所说的“资历”当然不是说夏完淳资历高才选他恰恰相反军部之所以会选择夏完淳前往东北正是因为他年纪轻、资历浅。毕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军就算顶着参军的头衔空降东北也不会引起当地驻军以及宗族的猜忌而夏完淳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越其年龄的经验加之其父曾在东北颇富盛名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看刚刚被调入参谋府的夏完淳都堪当这一任务的合适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