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弘武十二年(西历1661年)五月初七生在亚丁港的这场战斗后世有着诸多不同版本的记述。最具权威也最有代表性的版本当然就是中、奥、英三国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依照中华帝国版的记录当时时任帝国准将的郑森提督率领旗舰泉州号与崖州号追击一艘走私船至亚丁港外。郑将军提出要入港搜查却遭到亚丁港的火炮攻击。舰队随即开炮反击并冲入港内捉拿走私船。而在奥斯曼帝国的资料中则成了:“卑鄙邪恶的中华舰队借口搜查所谓的‘走私船’悍然对我亚丁港动袭击”。至于英国方面的记述则似乎是对两边不同观点的一种总结:“1661年亚丁港内中奥双方因一艘不明船只交火造成港内大量英国商船蒙受损失。”
但不管是何种说法弘武十二的这一战对于亚丁港来说都是一场灭顶之灾。此战不仅摧毁了港内六个炮台、三十二艘奥斯曼军舰还连带焚毁了近两百艘商船。相比商业上的损失而言在奥军的眼中亚丁一战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耻辱。而更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还未等己方就亚丁遇袭一事提出抗议中华帝国方面却“恶人先告状”地来了宣战书。面对如此“无耻”行径奥斯曼帝国自然是二话不说就接下了战书。就在中华帝国向奥斯曼正式宣战后第三日英格兰共和国亦就英国船只被焚毁一事向中华帝国正式宣战。此后荷兰、威尼斯也声援中华朝相继向英奥两国宣战。自此印度洋之战全面爆。
事实上亚丁一战不仅让奥斯曼人暴跳如雷亦让中华帝国的儒林一片哗然。虽说郑森事先找了“缉拿走私船”的作战理由但这个粗糙的计谋显然太过拙劣。它不仅不能让敌国接受同样也欺骗不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朝廷以什么理由开战怎么开战都不是重要的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开战是不是要加税?会不会把自己的亲人征去当炮灰?这仗又会打多久?以及朝廷的胜算有多大?
然而在士大夫们看来开战的理由却是极其重要的国之大事。作为天朝上国对外用兵一定要名正言顺。否则就是兴不义之师难以服众。而亚丁之战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看都是不符合天朝体统的。甚至还有一种不宣而战的味道。虽然战争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中华朝野可以无视舰队在印度洋上“私掠”可以在得知南洋的奴隶贸易之后集体失明。但这一次士大夫们却并不打牌继续沉默了。亚丁一战无疑是触动了中华传统的道德底线。
于是就在外务向奥斯曼递交宣战书的同时。中华朝野间关于亚丁一战的斥责以及对郑森等人弹劾也似雪花一般纷至沓来。为此国会还特地召开会议专门向海军部出了质询。然后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海军部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是异常的强硬。海军尚书李海以军事机密为由直接拒绝国会调查此战的要求。并称那些怀疑亚丁之战的人都是些嗡嗡叫的苍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