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沿海各省的官员们却并没有就此失去与船队的联系。事实上正当船队以全驶往上海之时帝国的驿夫正骑着驿马从6路奔驰。下一站的驿夫一听见前站驿夫到达的马铃声便立即跳上马接过邮件。如此往复地将船队的航行情况及时向南京朝廷以及其他地方省份官府报告。这在中国官员们看来本是理所当然之事。可在随行的欧洲人眼中却成了一种奇迹。因为这在连年战乱通讯闭塞的欧洲大6是难以想象了一种事情。显然就这一点上来看中国邮政远较欧洲邮政来得达。
对此骄傲的欧洲人也有着一番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欧洲大6拥有地中海所以欧洲人选择了海洋;而中华帝国在6上的疆域辽阔所以中国人选择了6地。它们在各自选择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当然这种解释很大程度上有自我安慰的味道。因为这一路东来随行的欧洲人可没少见识中国人庞大的海船和那些令人生畏的战舰。特别是在东印度群岛遇到的南洋舰队甚至让自负为海之子的英国人也叹为观止。不过中华帝国在水路运输上对欧洲人的真正的打击并不是来自海洋而是来自于内6深处的河运。
由于一路顺风船队只花了8天时间便抵达了这次旅行最重要的停靠点吴淞港。航行至此船上的欧洲人也算是彻底打消了他们先前对工作的顾虑。因为他们现中华帝国的疆域远远出了他们来之前的想象。这一路北上沿途漫长的海岸线几乎望不到尽头。据说这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一路向北延伸直到世界最北端终年冰封的极地形成一条漂亮的半弧形。从地图上来活像一把蓄势待的弓而架在这把弓上的箭矢就是帝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这个形状据说给当时的随行的欧洲画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年后在帝国殖民司会客厅的一处墙面上便赫然画有这样一副壁画苍穹之下一个英姿飒爽的女战神张弓搭箭直指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此刻船队正是要从吴淞口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直达帝国的心脏南京。由此中华帝国那错综复杂又非常广阔的内河航运网便清晰地展现在了欧洲人面前。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自然的河流还是人工的运河无不像血管一般汇入长江这条主动脉之中。沿着宽阔的江面从海上驶来的远洋商船将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和商品运至长江沿岸的每一处重要港口。在那里货物会被散到一艘艘体积娇小的帆船之上。这些帆船不但只吃水太浅更无法抵御海上台风的袭击但它们却能灵巧地穿梭于那些相对宽阔的长江细如毛的大小河道之中将货物运达内6深处的目的地。同样的它们又将内地丰硕的物资和货品汇集到那些巨大的远洋商船上。由此帝国分布在东南地区的诸个工商业据点就被有效地串联在了一起。可以想象货物的转口为那些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并使许多生活用品的变得便宜起来。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运输体系。然而欧洲人却惊讶的现在中国人的经营之下整个系统运转得极其自然通畅。大到数百吨的远洋船小到看上去随时可能被风刮沉的舢板每一艘船都像工蜂一般忙碌而又准确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