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闹“布荒”在场的商贾们却分成了截然相反的两个阵营。一方是以王罡为代表的江南布商极力主张限制“夷布”进口不让外夷借此机会趁火打劫。另一方则是以陈家信为代表的南洋闽越海商。他们以自由贸易为由要求朝廷降低纺织品进口的贸易壁垒以求解决目前中原市面上出现的“布荒”问题。
显然双方的这种分歧由来已久。这不陈家信的话音刚落王罡便针锋相对的驳斥道:“陈会长此言差矣。棉荒、布荒都是暂时的问题。只要江南、华北等地的棉田一丰收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若是只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便贸然地放任夷布充斥我中华市场势必会对我朝的汉布进行排挤。听说陈会长早年也做过棉布生意。那应该更清楚当年汉布之所以能远销南洋、倭国、印度等国并不是说汉布的质量群而是出于汉布低廉的价格低。因为咱们是用机器纺纱而其他国家则是用手工纺纱。成本和效率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语。若是论质量的话印度的纱布棉布才是最好的。可现在中原出现棉荒棉价、纱价、布价都一个劲的跟着往上涨。试问失去了价格优势的汉布如何面对印度棉布的竞争。”
“印度布比汉布质量好这在下当然知道。人家用手工捻出来线比我们用机器捻出来的都要牢。说白了就是我们种出的棉花没人家的好。正所谓优胜劣汰好东西自然就会有市场。以前中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老百姓才不得不使用粗劣的麻布、棉布。而今我朝广开国门船队纵横四海世间的富饶之物我中原都唾手可得。凭什么放着外头的好东西不用一定要让老百姓用自家出产的粗布呢。”陈家信不敢示弱的回敬道。
“那陈会长的意思就说咱们的棉花没人家的好咱们捻出来的线没人家牢。咱们这些中原的纱厂布厂还是趁早关门连布都不用织了。干脆等着你们海商从夷人那里进口夷布直接使用喽。”一个纱厂主冷哼着讽刺道。对于闽越海商贩卖大量的印度棉布到中原的举动江南的布商早已恨得咬牙切齿了。可是现在的棉价偏偏就是这么不争气。说是等中原棉花丰收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但靠天吃饭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呢。万一再碰上个灾年棉花歉收那江南布商们的日子可就更难过了。好在目前他们手中尚还留了一张底牌。那就是海关的关税。有了关税这道坎多多少少能为国内的棉布拉掉点差价。让那些个印度布不至于太过嚣张。此刻闽越海商想要拉低关税的门槛放更多的印度布进中原。这又怎能不让在场的布商们奋起反击。
布商觉得自己势弱海商同样觉得自己委屈。关税对他们来说非但不是保护锁反而碍手碍脚的铁镣铐。眼看着国内布价、纱价日益见涨国外又有大量物美价廉的纱布棉布等着脱手。可现在却因为海关的原因入不了关。就算入了关还会因为关税的原因被抽掉一大部分利润。而那些布商还一个劲地叫嚷着要加税。海商们当然不会就此束手。紧接着便有海商冷笑着反诘道:“非也不织棉布诸位还可以种桑养蚕。这不是你们江南最拿手的东西嘛。一匹丝绸可值好百十来匹布的价钱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