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宁远城一线了,虽说与明军作战,后金军几乎是百战百胜,可是目前的大明体量依然远超后金,皇太极也必须在宁远城一线保持一定的兵力,以目前后金的总兵力来说,还真有可能无兵可派了!”
刘山君稍稍松了一口气,随即暗道:“如果是皇太极的话,肯定会以另一种办法稳定人心士气,大概率就是改国号为大清,以及正式称帝吧。”
“至于兵力不足的问题,皇太极应该会提前整编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以此来扩充兵力吧。”
刘山君推断到这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原本自己还担心地盘猛地扩大了数倍,没有时间处理内部事宜,现在好了,原来鞑子也在忙着处理内政,大家都有一坛子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办。
与此同时,刘山君收复金州卫全境的捷报送到了北京城。
当然这一次的捷报虽然还是通过东江镇报上来的,但是总兵官沈世魁却没有居功自傲,只是写道“臣派遣猛将刘山君出兵金州卫,幸赖陛下天威,尽诛金州卫境内全部东奴,斩杀东奴镶红旗贝勒杜度、汉军旗旗主尚可喜、耿仲明以下将佐一百七十三人,斩首六千九百五十二级……”
此番沈世魁只是占了一个“下令出兵”的功绩,主要战功全部给了刘山君。
当然这并不是沈世魁良心发现,而是刘山君送了一万斤海盐的结果。因为刘山君现在有了地盘,也有了足够的兵力,要尽快提升官职,以便有更广阔的前景,战功的话自然也要多占一些。
此时在京师乾清宫内,崇祯帝面色红润的看着这份捷报,好像是喝醉了一番,这可是几年以来最大的一个好消息了。
“国朝又现良将,可见我大明气数未尽,假以时日,鞑虏必定覆灭!”
崇祯帝说完大笑了起来,笑声是那样的畅快。
一众文武百官也纷纷叩拜称颂,说着各种各样的吉祥话,让崇祯帝更加志得意满。
“陛下。”
内阁首辅温体仁眼见崇祯帝心情大好,想必肯定对此战主将刘山君非常看重,于是便“体察上意”说道:“臣以为广鹿岛千户所指挥佥事刘山君中庸体国,乃是难得的猛将、悍将,经此大功,朝廷应重赏才是,绝不能寒了前线将士的报国之心!”
崇祯帝点了点头,说道:“阁老所言在理。”
随即崇祯帝看向兵部尚书范景文,问道:“兵部可有提议?”
范景文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兵部提议:升刘山君为金州卫指挥使,统领金州卫全境,其部下有功将士按功劳大小进行升赏。”
崇祯帝微微皱眉,说实话这几次东江镇的胜仗都是刘山君部打的,可见东江镇内目前也只有刘山君一个猛将了。如今刘山君又收复了金州卫,崇祯帝原本是向直接任命刘山君为总兵官,将广鹿岛从东江镇独立出来的。
于是崇祯帝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却想不到遭到了朝中清流的集体反对。
而那些清流的反对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刘山君虽然立下大功,但是不应提拔过快,因为辽东的战事还会打很久,朝廷应避免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局面出现,这也是对刘山君的保护。
崇祯帝陷入了纠结之中,但就在这时,一名兵部的侍郎仓皇跑进了大殿,直接“滑铲”跪在地上,叩首大声说道:“启禀陛下:东奴奴酋皇太极在上月末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且编组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开始大肆扩军。现皇太极遣使者送国书在此!”
崇祯帝闻言顿时愤怒,之前的好心情也荡然无存,接过王承恩呈上来的所谓国书,只看了一眼,便直接撕扯了起来,怒声吼道:“鞑子欺人太甚!”
此时朝堂上大乱,那些东林党和清流纷纷破口大骂,各自引经据典的抨击皇太极称帝之举,但是一说到如何惩治,或者有什么反制措施,这些东林党清流们就避之不谈,或者说根本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崇祯帝看着这样一班朝臣,也是心头冒火,可是自己却不得不靠着这些人治理国家,其中的悲哀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范景文大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应大力支持刘山君部,命其从金州卫方向不断向东奴发动进攻,配合朝廷主力在山海关、宁远城一线的动作,如此定可遏制东奴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