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六月底,大盘堡的堡墙修建还是如火如荼,随着人力的增加,刘衍明显感到堡墙以及内部各处的施工速度提升了一些,心中甚喜。
期间,赵民收到家里捎来的口信,他儿子似乎犯了病,便请假回家照料数日,几天后赵民回到了大盘堡,不过神情却是难看。
刘衍闻讯来到赵民的屋内,关切地问他儿子病情如何,赵民只是道儿子并无大碍,找了大夫看后想必几天就好,不过他的神情仍是抑郁。
当晚,赵民提了一壶酒找上刘衍喝酒,言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
刘衍有些奇怪,这赵民平日严谨有礼,对待自己这个甲长也可以用“相敬如宾”来形容,并不怎么好酒,今日是怎么了?
此时刘衍住在官厅后的宅院内,这里是新修建的院子,有专门的厨房,不过刘衍家中并没有佣人和庖厨,于是刘衍便亲自炒几个下酒小菜,他与赵民在厅内随意而坐,边喝边谈。
赵民端起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砸了咂嘴,说道:“好酒,好菜,好惬意,似乎自小以后,便没有过这么舒心了。”
说着赵民又夹起一块肉片,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着,眼神之中却蕴含着一丝悲凉。
刘衍看他今日似乎有些失态,象是受了什么打击似的,便微笑说道:“小时候?看赵先生的年岁,那时该是显皇帝当位时吧?”
赵民说道:“不错,正是显皇帝当位时。”
刘衍喝了一口酒,看向赵民,只见他眼中似在回忆:“那时真是一个太平的时节,安宁、富足、悠闲,食用之贱,是现在想象不到的。记得自小家父最喜在黄昏觅几知交好友,一起高谈阔论,每日都是欢笑。当然了,我们这些孩童便在一旁捡些吃的,也是一乐。”
说到此处赵民便笑了起来,一一谈起童年的记忆与趣事,语音中,似是对那个时代无限追忆。
刘衍也是感慨,万历年间算是大明的盛世年节,虽有三大征,但天下总体太平,特别是市民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对于老百姓来说,那确是个黄金的时代。而当时的万历天子,市民小说《警世通言》则尊称他为圣明之君。
明亡后,遗民所著的《樵史》也依然怀念那时的盛况:
“……传自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彼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此时赵民也是这样感叹的,让刘衍也不禁唏嘘长久。
两人感慨叹息了一会儿,赵民的脸色转为难看,他叹道:“过去了,尽数过去了,自显皇帝后,这日子便是越过越差,眼下大明更是危矣!”
刘衍不禁眉头一挑,只见赵民沉重地拿出一份邸报,这是赵民返回王家庄的时候,从百户官厅抄录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