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板,你怕是常爬这种山吧?”
高盛荣点了点头,“你们怎么不在山崖上装一条铁索,这样一来这路岂不是更加好走了?”
汪成摆摆手,“山上的道长不许,说是怕游人多了,无故多生事端。”
高盛荣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总感觉这里面的事情,似乎有些不简单。
他伸手接过竹筒,打开喝了一口,清凉的泉水让他的精神一振。
同时,他脑中灵光一闪,难道那些道士,也知道方腊宝藏的事?
这里修建道观的历史,能追溯到唐朝。
北宋末期方腊的事,他们应该都知道才是。
说不定方腊起义时,队伍中就有齐云山的道士。
要真是这样的话,山上的宝藏还在不在,那就不好说了。
两人休息了一会儿后,就打算继续向上爬。
通往山坪的路还算平整,坡度和普通楼梯差不多。
所以,高盛荣便解下了腰间的麻绳。
汪成见状,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收回了绳子,重新缠在了腰间。
“高老板,一会儿上山后,我们休息一会儿。后面的路不怎么好走,我们要一口气爬过山顶,到对面的洞里去。”
高盛荣答应了一声,从山石阶梯上站了起来,“那我们走吧。”
汪成答应了一声,当先登上石阶向上爬去。
刚走到一半时,高盛荣突然停了下来。
他看到路边的山壁上,似乎被人为挖去了一块。
他叫停了汪成,然后踩着路边的杂草,走上前查看了起来。
那块方形的区域里,刻着不少字。
字迹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最后的落款,倒是还能看清。绍兴八年秋,东叟题。
高盛荣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了这个东叟是谁。
他应该是从歙县走出去的一个官员,名叫汪若海,累官直秘阁,知江州。
而绍兴九年春,应该是他刚守完母亲的丁忧之期。
高盛荣顿时啧啧称奇起来,这个汪若海可不简单,绍兴年间的主战派,曾经提出过,“为天下者,当化盗贼为我用,不可失英雄为国患。”
他到此处来的目的,似乎有些耐人寻味了。
可惜,石刻上的字迹都已模糊,高盛荣判断不出他和方腊寨有什么关系。
不过,看这方腊寨的大小,即便他们一直残留到绍兴年间,怕是人数也不会很多。
大概率,这个汪若海只是来此游玩的,可能受到某种触动后,才提出化盗贼为我用的那篇《平寇策》。
高盛荣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一路上,他还发现了好几幅石刻,不过这些石刻残破得更为厉害,完全无法识别出来。想来这些应该都是比南宋更早的石刻。
很快,两人就登上了山坪。
这块山坪的面积不大,大概也就两亩地的样子。正中间,是一堆不规则的石块。
高盛荣走到石块边,仔细翻看了起来。
这些石头,和山体是同一种颜色,应该就是从附近开凿出来的。
石块间的结合处,有不少灰白色的泥浆,这应该是古代建筑上常用的糯米砂浆。
而地上残留的瓦片,都是灰色的泥瓦。
瓦片整体扁平,和徽州地区标志性的小青瓦大有不同。
根据瓦片的样式大小来判断,高盛荣能断定,这应该是宋代时期常见的酝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