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一章:出生之地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1973年9月,我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赣鄱大地,新吴故所,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距离省会南昌不远。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的千古名篇《藤王阁序》描绘出的瑰丽景色,正是赣鄱大地的盛景。

我的家乡处于鄱阳湖流域,诗人极致赞誉的盛景,用来形容我的家乡,一点也不过分。历史上这里出过许多名人,最有名的就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而他正是我的家族先辈。

出生的这个小山村,有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字,叫凤凰山。不过却从来没有过凤凰的传说,也没有过凤凰的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头,山头上坐落一座尼姑庵。

那时的乡镇叫公社,村叫生产大队,组叫生产队,一般都简称为大队或队。我出生的小山村叫凤凰山队,加上省市县,它的全称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奉新县会埠公社枫垅生产大队凤凰山综合生产队。

从地理上讲,凤凰山属于越王山,是越王山系的一个小丘陵。越王山属于九岭山脉,海拔有1260米,是奉新县最高的山,连接会埠、澡下、仰山、澡溪等四个乡。

据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在此地,因此得名越王山,山顶确实有练兵场、点将台等,与越王屯兵相关的传说和地名,山里人简称越王山为越山。

越王山原名药王山,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草药,比如七叶一枝花、半边莲、黄精、万年青、前胡、土人参、五三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东西部不平衡的问题,**中央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政策号召下,数百万工人、干部、知识青年、解放军、农民,从东部迁移西部,形成“三线建设移民”。

凤凰山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组建,共有十户人家,都是外来移民,先后到达相隔时间不远,全被安排住进了尼姑庵,因为都是外来人口,所以叫综合生产队,当地人称“综合队”就是指凤凰山队。

十户人家,有些独身一人前来,有些是举家搬迁。父亲应该是最先到达的一批,因为他是综合队的队长,在这里与母亲结婚成家,生下我们一男三女四姊妹。

江苏人、湖南人、湖北人各一户,分别姓昌、王、谢。来自邻县安义县的有两户,一户姓刘一户姓雷,这户姓雷的,在我父亲任民办小学校长后,接任了生产队长,一直未成家,孤家寡人一个。

来自本县宋埠公社的有四户,一户是我家,一户姓唐女主人是我父亲的侄女,另有一个单身户与我父亲同姓。来自邻县高安县的有一户姓赵,还有一户来自本乡相邻的青树大队,与我母亲是远亲姓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