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覆灭的原因真要一个一个分析,其实原因还是很复杂,即可以说各不相同,但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
各不相同,那自然是王朝末期往往都会发生一系列足以改变国家的大事儿。
说大同小异,却都绕不过朝败,土地兼并激化的社会矛盾。
但是,要说动摇王朝根本的,往往还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而出现在大规模农民起义。
强大如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路,可安史之乱虽然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但唐朝还苟延残喘百余年,其实还是有机会恢复的。
而且,经过安史之乱后,可以说大唐的政治环境已经大变样,宛如一张政治白纸可以纵情书写。
但是,在安史之乱前,唐王朝本身的政治**和土地兼并并未因为这场动乱终止,反而愈演愈烈。
都以为唐朝死于藩镇割据,这话虽然不错,可是也有失偏颇。
实际上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现象已经极大的弱化,至少在平叛战争中,战前出现在割据势力大多土崩瓦解。
唐玄宗统治时期,不断地扩张领土,向外发动战争。
北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西边的吐蕃和西南的南诏,唐朝都和他们爆发过激战。
为了便于对外作战,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防止外敌入侵,唐玄宗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管辖范围内的军事、行政和财政事务都在他们的管理之下,完全就像一方诸侯。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他们的兵力接近50万,其中安禄山手中的兵力便有15万,远多于中央禁军的8万人。
再加上边防军队久经百战,其战斗力远高于京畿兵力,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格局。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屡败,一时间难以招架。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带领下,军队的实力得到很大恢复。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藩镇数量在不断减少,大量军队归入朝廷旗下,也让朝廷的直接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再无节度使有能力和唐朝一较高低。
只不过,政治**在战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唐朝没有能够及时重新调整,而是很快就恢复常态。
官员们该贪的继续贪,贵族们也继续大肆兼并土地,终于还是黄巢起义彻底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至于最后朱温灭唐,那不过是顺手为之,那时候唐朝气运尽失,根本没有明天。
十几岁的万历小皇帝虽然有些东西还是不大懂,但是魏广德告诉他吏治**、土地兼并的后果,朝廷会失去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没钱,朝廷就没有军队,没法稳固统治,皇帝下台就只是时间问题。
以前,小皇帝朱翊钧还在思考自己亲政以后该怎么搞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