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在脑海里盘算了下说出此事的得失,还是觉得有些不保险,于是抬头看了眼皇帝,又看了眼周围的太监,这才又低下头。
魏广德的小动作自然没有逃过隆庆皇帝的眼睛,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魏广德应该是有话说,只是在这里人多眼杂的。
是了,当初在裕王府的时候,他们俩就经常背着太监讨论一些事儿,很多时候连一直服侍他的太监李芳都要被派出去看门。
“你们都出去,朕要和善贷说点话。”
隆庆皇帝开口吩咐道,随即两侧的太监都躬身,后退着退出了大殿。
“没旁人了,善贷,还是如当初在裕邸般,你想到什么就告诉朕,由朕决断。”
“陛下。”
魏广德抬头,只是说了句,随即又四下看了看,最后目光落到殿门,再收了回来。
上前两步,让他更加靠近皇帝,这才压低声音道:“要想增加税收,除了开矿就没其他办法了。”
听到魏广德给出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居然是“开矿”,隆庆皇帝眼睛立时就瞪大起来。
如果按照后世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哪个地方矿产资源丰富,当地的地方经济应当较为发达,当地居民也多多少少沾一点好处。
因为有矿就意味着增加就业机会,还能多缴税收,许多地方政府对开矿乐此不疲,以为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当然,开矿后,因此也带来矿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开矿时间愈久麻烦也就愈多。
可看明代的历史,你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哪个地方矿产越是丰富,当地百姓负担反而更加沉重,百姓和地方不但从矿产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累。
纵观明史你就会发现,在明朝矿工造反之事屡见不鲜。
当然,那位最喜欢开矿征税的皇帝还没有登基,所以当下朝廷的矿税不多,因为大部分矿洞都在正统年间,由明英宗下旨封闭矿山。
后虽然朝廷为缓解财政压力,让一些矿山重新恢复了开采,可规模都不大,产出有限,而民间私挖乱采矿山盛行,不仅浪费资源,更是多次引起矿民作乱。
中国地大物博是真的,在这片土地下埋藏着无数的矿产资源,开采出来变现,当然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初,明朝的皇帝似乎都对开矿有极大的戒心。
开国不久,明太祖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那就是“(矿)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
也就是说,开矿对朝廷没多大好处,对老百姓更有坏处。
朱元璋这个观点是符合当时事实的,虽然不符合现代人的看法。
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初期无一不是从办厂、开矿、兴办贸易开始的。
独独在明朝为什么对朝廷和老百姓只有坏处,没什么好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