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毕竟擅长使用的是轻箭,这类箭失杀伤力其实有限,只不过飞得更远,对于没有防备和防护力弱的军队,那是致命的打击。
不过明军长期和蒙古鞑子交战,自然知道该使用什么样的装备。
明军的将领其实都知道精良装备的重要性,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自然不会克扣装备方面的钱财。
当然,这也只能是在长期都有战事的边镇才会发生,内地承平已久的卫所就不好说了。
嘉靖年,虽然明国工部等衙门贪腐已经变得很常见,甚至规则化,可不管是内廷还是工部的武器局司在送往边镇的武器,也不敢全部都是次品,只是降低了次品比率。
这样的好处其实也有很多,那就是边镇每年向兵部索要的装备可以更多,相应的户部和工部下达的制造任务就更多。
只有到了万历年间,因为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才让明军武器质量彻底失控,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次品。
贪婪的胃口,也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
留下两拨人马监视虏骑动向,防备他们打出回马枪,其余人马则开始往回走,开始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两拨人马监视,自然也是为了在遭到鞑子反扑时候可以交替掩护。
其实,黄台吉接应打来孙部撤退,就是考虑交替掩护撤退,只不过打来孙部被打得实在太惨,根本无法接替他们,只能由他们一直殿后。
马芳带着亲卫,很快就到了前面几辆大车前,看着装的满满登登的箱子和袋子,他就是心中一喜。
箱子里的东西,不大可能是金银财宝,毕竟鞑子洗劫的都是村镇,好像没有打下城池,大量金银细软获取就比较难。
应该是衣服和布料一类的,而袋子里大概率就是粮食了。
马芳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不过还是让人打开了几口大箱子,他要亲眼看看都有什么。
很快,有士卒下马,爬上大车打开箱子和袋子。
袋子里确实是粮食、盐巴和茶叶,箱子里大多也是衣服布匹,不过也有少量其他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
相对来说,粮食和衣服布匹更受马芳喜欢。
粮食是军队稳定的基石,其实不止是军队,甚至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衣服和布匹则是士兵所需要的,不管是自己穿还是拿回家里都可以,就算大小不合适,家里人给改改就能穿了。
而且,这些衣服看上去布料和做工都不错,显然应该是从地主乡绅家里抢到的,不仅有松江棉布还有不少是丝绸制品。
布匹种类也很多,不过这就更好分配了。
实际上,大明建国之初,布匹就常常被做为军饷发放,而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军户也都非常喜欢接受布匹做为军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