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正文 |第一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伟大抉择_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继承性和独特性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继承性和独特性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与改革开放道路

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继承者。十月革命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第一次将中华民族的命运置于世界视野下,并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联。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如*所指出的,“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众所周知,世界进入*时代以后,作为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步履维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家的混乱和分裂成为常态。跳出这一历史宿命,需要中国社会自觉力量的崛起,领导人民首先争得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继而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发展,并借此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人类历史活动走向自觉的历史背景,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就不会有*的历史地位和活动空间。而恰恰是后者,才能形成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核心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和理论前提。

*成立后,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政党代替资产阶级政党的地位,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使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带来阶级关系的新调整,农民革命的大发动,从而第一次在中国使反*和反封建主义具有了革命彻底性,使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具有了可能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历史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而“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在此之后,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发展,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生长点与创新源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革命成功后的首要问题。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过渡时期理论。马克思指出,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不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中间需要有一个革命转变的过渡时期。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当时我国还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1953年10月曾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他还为党制定了“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间,我们党以“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的精神状态,通过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社会发展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8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两个坚定不移,避免老路邪路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