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又补充道:“十娘对你不薄,日后若是有什么矛盾和口角,你要多想想今天,不可因她的身份而轻视她。”
宁采臣一脸尴尬:“我怎么会那样。”
张恒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天空。
两日后。
锣鼓喧腾,十里红妆。
宁采臣骑着高头大马,从青府内接走了十娘。
离别前。
青沐海满脸不舍,几次落泪。
但是他什么也没说,甚至没有一句话交代,只是站在门口远远的望着。
婚礼当晚,跪拜高堂。
宁母坐在首位,宁采臣的大哥大嫂站在两旁,大家都很开心。
张恒没凑这个热闹,只是坐在后院的阁楼上饮酒,看着青府上空的大印消散。
第二日。
新娘回门,青府已经是人去楼空。
十娘一脸茫然的四处寻找,却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封信都没有留下。
所有人都不知道,青府内发生了什么。
只有张恒了然于心,青沐海这是怕牵连到女儿和女婿,一个人默默离开了。
随后半月。
因为十娘嫁入宁家,带来了大量嫁妆,宁家肉眼可见的富贵起来。
不但把年久失修的院子修缮了一遍,就连后院的菜地都铲平了,重新改成了花园。
甚至就是宁采臣的大哥,腰杆都硬实了,吵闹着当上门女婿丢人,希望回家再娶。
岳父一家没有办法,又见宁家要飞黄腾达,赶紧说入赘只是戏言,不但烧了入赘文书,连两个孩子都有一个改回了宁姓。
一时间,人人都说宁家娶了个好媳妇,要扬眉吐气了。
却不知道:良田置的多广阔,出门也嫌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还叹无官被人欺。
宁家的日子虽然一日日的富足了。
宁母却开始了唉声叹气,逢人便道:“我家祖上,可是出过三品大员,这家里没个当官的,又怎么谈的上富贵。”
随后,宁母开始督促宁采臣读书,又请教习又请名家。
只是在读书上,宁采臣天赋一般。
一连三个月,文章总是差点火候,别说去参加乡试了,就连学府内的内考,宁采臣都没进过前百名,这样的水平连乡试的门槛都摸不到。
宁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来二去,或许是觉得指望宁采臣自己考中的希望不大,于是便开始向十娘嘀咕:“亲家公这是去哪了,能不能让他跟木山府这边打个招呼,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采臣要是中了举人,你出去也有面子不是。”
十娘唯唯诺诺,只言她也联系不上父亲。
宁母没有办法,态度却是没有以前那么和蔼了。
二月。
春风吹拂大地,有同窗来拜访宁采臣,说京城来了个护国法师,应他的请求,今年可能开设恩科。
宁采臣倒是没什么反应,因为他连举人都不是,恩科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不过宁母却有些不甘心,因为前年是科举年,有才学的读书人去年就已经高中了。
今年再开恩科,竞争的压力会小很多,考中的几率大大提升。
只是想到宁采臣的才学,宁母又变得心情不佳起来。
以前,她只想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现在宁家有大把的绫罗绸缎,吃喝不愁,富有了,没贵岂不可惜。
另一边。
十娘不好操持女红,天日盛妆端坐,喜欢摆弄花草。
宁采臣的衣服鞋帽,一直是宁母再做。
做得久了,再加上心气不顺,宁母便来找张恒诉苦:“恒哥,您是我家的贵人,又是神仙一样的人物,按理说我不该来打扰您的清修,可那十娘实在是太过分了,嫁为人妇,也没有个妻子的样子,就连针线活都要推给我做,想我老眼昏花,还要每日穿针引线,真是好苦的命。”
张恒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