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它贵族领土上的民众,只服兵役,应召出征。
他们的税可交不到国君的手里,因此只在国君的领土上施行。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贵族不愿意执行,毕竟是不太舍得那些奖励,也不愿意去弄,毕竟那样的话太麻烦了,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办公区域,派专门的人去统计降生者。
这工程量是比较繁琐的,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享受,而不应该把时间都浪费在那上面。
因此就造成了国君土地上所有人都在准备多造几个娃,而那些中小贵族的民众则是还过着和之前没有太大区别的日子。
这也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最大的区别了,分封制的体制下,封君拥有相当的独立性。
春秋后期的晋国内部,几大家族在田亩和税收上都有巨大的差别。
政令不可能在全国都统一,就算将政令在全国统一,那也是获得了全体贵族同意的情况下,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那是何其的难啊。
战国中后期的楚国,虽然地盘那么大,但是始终强大不起来,变法也没有办法成功,也有这个原因。
贵族的势力太大了,而楚王虽然有直隶的县,但用这些也无力和高度集权的秦国抗衡。
所以姬獳在属于晋侯的领土上搞郡县制,不再将国君的土地分封出去,但是不再去触碰其他那些贵族的封地,不损害他们的原有权益是绝对正确的。
这样才能更大的提高行政效率。
但是如果让那些贵族骄纵起来,恐怕最终的结果和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差不了多少。
所以他的打算就是亲自带兵打戎狄,打到公室的土地能够绝对碾压其他贵族。
这比较温和,不会引起其他家族太大的愤怒,毕竟国君自己的土地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又不是糟蹋土地和民众。
所以其他贵族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去插手。
一旦去插手了,那他也相当于做好了自己的封邑被国君管的准备。
如果当初姬獳直接说废除分封,让那些贵族全部都把封地献上来,改邑为县,那么他的人身安全可就得不到保障了。
而现在人口的增长和粮食收成的增长,就初见成效!
对于其它贵族的封地,在他们没有犯什么大错的时候,姬獳是不会去管他们的。
除非他们干了能让自己灭族的蠢事。
一部分大贵族,也是在执行国君的政令,但他们发放给民众的奖励是自己发的,目的在于鼓励民众,然后增强自己封地的实力,自己封地的民众多了,那么开辟的田地也就更多了,武力也就更强盛。
那些中小贵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丰收的喜悦围绕着晋国的每一个人,因为这意味着晋国比往常更强大。
而且对于明年抗风险的能力更大了,不过没有人希望晋国再来一次自然严重的灾害,除了那些本来就对晋国怀有怨恨之心的人。
不过那些经过涝灾的民众也不哀伤,通过修路的劳作,他们获得的粮食足够他们撑很长一段时间了。
往年的涝灾是要大量死人的,不过不是淹死而是饿死,今年却处理的如此之好,大大的出乎了他们意料,很多人在涝灾退去之后,率先在农田上种起了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