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冷漠的道:“不必,该报的他们自然会报。”
杨戬对赵佶的这种冷漠太熟悉不过,若说是政务,赵佶未必能上心,可要是涉及到了赵佶心中的底线,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小心翼翼起来。读书人是大宋的基石,大宋奉行的国策一直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士大夫就是读书人,读书人怎么想,历来是朝廷不可忽视的。
现如今读书人jī动到打死人的地步,一件意气之争演化到了国将不国、大luàn将至的地步,这背后有没有指使,还是读书人本就反感此事,赵佶不得不好好琢磨。
偏偏赵佶越是生出了警惕,越不透1ù一丝半点口风,朝议的时候,百官没有说话,他也不问,甚至李邦彦入宫,他也绝口不提。这种漠视的态度,使人误以为陛下还不知道此事,或者说知道了此事并不肯过问。可是杨戬知道,正是因为陛下太在意,所以一直都在用一双警惕的眼神看着三省,看向六部,他在等,等各方的态度。
这一日清早,赵佶仍旧起来,逗nòn了沈骏儿,对杨戬道:“这孩瘦了,是不是吃的nǎ不合胃口?”
杨戬哪里懂这个,讪讪笑道:“奴觉得没有受,红润了一些。”
赵佶便不再说话,让nǎ娘抱走了沈骏儿,独自坐在案前,开始浏览奏疏,这两日他居然出奇的勤恳,不必杨戬知会,就能坐在案前,处置政务。杨戬小心翼翼的给他添了一盏油灯,笑道:“陛下远些看,会熬坏眼睛的。”
赵佶的脸sè随着奏疏看过去的多寡而变得愈yīn沉,一篇篇奏疏没有消息,一点消息都没有,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生过一样,这些大臣,这些朝廷的柱石,难道都是瞎聋?还是将朕当做了瞎聋?
他低不可闻的冷哼一声,突然将满桌的奏疏一推,搁置不理,身依靠在椅上,半阖着眼睛,一只手扶在椅柄上,整个人失hún落魄。
杨戬低声道:“陛下,是不是奏疏里有人提及了东宫和平西王的事?”
赵佶冷冷笑道:“若是提及了还好,可是朕的大臣们现在还没有一个人透1ù只言片语。”
杨戬脸上浮出一丝惊讶之sè。这事儿往重里想就是欺君了,而且是三省六部集体欺君。不过这事儿想一想,还真捉不透,沈傲这边的人不提倒也罢了,为什么太这边连提都不提一句?
杨戬也开始警惕起来,太在故nòn什么玄虚?现在陛下到底猜忌的是谁,是猜忌平西王权势滔天,无人敢弹劾?还是太只是暂时偃旗息鼓,早已有了谋划?
恰恰在这个时候,外头有人道:“陛下,李én下觐见。”
赵佶并不急着召见,先让杨戬换了茶,吹了茶沫轻饮一口,打起jīn神,叫杨戬把奏疏稍稍收拾一下,正sè道:“宣他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