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就一千.....老夫才不信他们能聚集五千人呢!”方光琛一咬牙, “一定是江夏县的人不会数数,数多了!
老夫有一千人足够收拾他们了,老夫倒要看看那些伪儒敢不敢和老夫的抚标对着干!”
......
锣声响亮,马蹄得得。随着“肃静、回避”的声音四下响起。大周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湖北巡抚方光琛率领的一千大兵, 就浩浩荡荡的在武昌的街头穿过。武昌的街面上早就没了行人, 沿街商铺都已经关了大门,上了门板, 只有一些不安的目光从一扇扇虚掩的窗户后面射出来。
方光琛和儿子方学潜相错半个马身, 在大群亲兵的簇拥下。威风凛凛的跟着方光琛的仪仗,往湖北贡院而去。
湖北贡院位于武昌北门武胜门内,附近有蛇山、江夏县衙、江夏县学, 算是武昌城内的一处险要。如果湖北贡院这一带被儒门弟子控制了,那么守着武胜门的一百多周兵也很有可能被他们拿下。到时候武昌城防就开了一个大口子, 明军的先头部队一到, 武昌就会马上丢失。
所以方光琛也明知道自己手头兵力不够, 也来不及从汉阳、汉口和武昌县(樊口要塞)调兵,只好硬着头皮来弹压。
可当他带着一千大兵走到湖北贡院附近的时候, 就已经有点怂了。
因为他在湖北贡院前的广场上看到的场面实在有点出乎他想象了。
偌大的广场上,这会儿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恐怕真的有五六千人了。而且这五六千人也不是乱哄哄的挤成一团, 而是分成了大小两阵。虽然也没多严整, 但是看着也还过得去,比起一般的团练恐怕还强一些呢!
大阵是清一色的篮衣红巾(帕巾),腰带上悬着长剑铁锤,显然是儒门子弟。他们的人数大约有三千多,还高举着刺有“反清复明”字样的旗号。
组成小阵的儒生则是黑色的长衫加一顶白色风帽。他们的长衫不是汉服,而是是清国那边常见的式样,只是没有马蹄袖, 而是普普通通的长袖,还都向上卷起, 露出一条条看着挺有力气的臂膀。这些臂膀连着的手腕都紧紧捏着一根长枪......原来是根木棍,现在加上的枪头,就变成长枪了。他们的人数较少, 顶多只有两千,不过背靠着贡院列队,倒也不落多少下风。他们同样举着许多旗帜, 旗帜上都刺着“扶清灭明”的大字。
“这,这怎么可能?”方光琛自言自语道,“怎么可能在武昌城内聚集那么多人,而且还那么整齐......老夫居然还一无所知!”
这可就是聚众数千、揭竿而起了!
史书上短短的几句话,看着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而且武昌这边的官府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就一无所知呢?
不过两边的人马并没有开打,而是一直在对峙,似乎就在等方光琛兵到。
儒门的人距离方光琛的队伍较近,于是就先大呼起来:“大明天兵三十万将至,武昌城破在即......”
接着就是更多的声音一起附和他道:“大明天兵三十万将至......”
几千人一起大呼,还挺整齐的,把方光琛给吓了一跳。
这边的喊声没下去,那边的儒宗弟子又吼起来了:“扶清灭明!保儒灭贼......方大人,快灭儒门妖人!”
“方大人,快灭清妖,迎天兵啊!”那边的儒门子弟又吼了起来。
这倒挺好,造反的“伪儒”居然给前来镇压他们的方光琛发号施令了。
而方光琛呆了半晌,还真的反应过来了,大声对左右下令道:“快快,给本官重重弹压!”
命令下去了,可是左右的周军都不动。
这下方光琛可有点急了,厉声喝道:“为何不听号令?”
“大人,”一个抚标的参将回答道,“您还没说弹压那边呢?”
弹压那边都不行啊!
“都是反贼,统统要弹压!”方光琛又吼了一声。
底下的人还是不动如山。
“你们,你们......”方光琛已经感到有点不妙了,再联想到之前突然出现在自己跟前的康熙和朱和墭谕旨,再想想这些不知怎么就入城的儒门、儒宗子弟。
这个武昌城中......恐怕有人通敌啊!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见城外忽然响起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好像哪儿在打炮。
接着那群儒门子弟就一起欢呼起来:“天兵到了,天兵到了!”
不可能!
方光琛心想:樊口要塞还没丢呢,明军怎么可能到?就算到了,那也是小队。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见耳边有人大呼:“方大人有令,灭儒宗,投大明!”
什么?
方光琛大吃一惊,回头一看,下令的那人居然是他的儿子方光潜!
“得令!”
方光琛的亲兵大呼一声,就举起刀枪鸟铳向儒宗弟子的阵地逼过去了。
那边的儒门弟子也都抽出长剑,高呼着“天兵到了,天兵到了”,杀向前方的儒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