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的,听说好多人去了,我也去看看到底有啥说法。”
“现在这时候,班车快没了吧,不如坐我的车,我也正好去市里。”
“那真谢谢你了。”五十多岁的妇女点点头,“这地方班车本来就少,今天不知咋的,更少了。”
吴越远远向正在处理事故纠纷的刘林做了个手势,示意他等会坐局的配车。
吴越坐在了二号车的副驾驶座上,把后座让给了五十多岁妇女母子俩。
由刘林出面解决,很快就平息了争执,道路又开始畅通。
吴越车上,戴眼镜的年轻人讲述了他母亲的遭遇:“我妈拿了一堆钱出去放贷,有一家老板跑路了,还有一家现在到期了却抽不出钱来,说是要等贷款批下来。我姨我叔还有我姥爷,都有放贷。我这次回家,看到公交站牌、烟酒小卖店甚至电线杆子上面,到处都是大大小小、花钱的不花钱的投资抵押担保公司的广告,还觉得有些奇怪。原来一年没回家,衡水竟然也全民放贷了?”
“我同事的儿子、我们楼下的儿子,原来都没有工作,现在都开投资公司了。才做了一年,就开起了小车。”五十多岁的妇女徐阿姨开始详细说起她们家这两年的放贷之路——
最初接触到高利贷,是两年多前,徐阿姨的一个同事推荐的。12%的年息,也就是放1万元,一年能拿到1200元。只比银行略高一些,还是同事的亲戚开的公司,倒也稳妥。做了一年,本息全收,相安无事。
待到2002年初,徐阿姨再琢磨这笔钱的投资去处时,衡水忽然间多了很多类似的公司。而且看一家,年息18%,再去一家,年息24%;准备下单的时候又听说,年息40%、60%的大有所在。身边亲友参与放贷的也多了起来,都是你介绍我,我带着你的。
徐阿姨几经纠结,先选了一家在衡水有实体工厂的,年息24%,不高不低,投了5万元。又继续跟自己的姐妹们考察其它利息更高的公司。
“反正退休了没事做,我们整天看看这家的工厂,听听那家的讲座。而且,放贷就跟有瘾一样,亲戚朋友又都热情高涨的,谁都觉得不会有事。”徐阿姨懊丧的苦笑笑继续说——
跑路那家的5万元,就这么在2002年6月份投了去。
老板是个龙城籍的美国华侨,号称投资了下属县级市衡水的一家热电厂,跟老乡融资,有钱大家一起赚。60%的年化收益率,徐阿姨虽然觉得有些吓人,但看了很多跟政府相关的宣传资料,心里就想政府总不会骗人吧。
没想到才收了三个月的利息后,9月份就开始欠息了,老板跟放贷人们斡旋了两个月后,消失了。到衡水市局去报案,徐阿姨才发现,已经登记了七八家高利贷老板跑路,近千号放贷人的信息。再细看那些登记信息,唬了一大跳,几十万上百万的不算少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