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可以怪的,想想疯狂赛车之类的小片子,一样的环境下,拍出了口碑很好的片子,观众爽,没什么人骂啊。
说体制问题的人,请努力往上爬,改善审核制度或者干掉这个部门;说观众口味问题的,请放下身段研究观众,好好理解观众想要的。电影还不是个产品,为什么别人的作品受人喜欢而自己的招人骂?只能说你没人家了解观众的口味!
骂也是炒作的基本方式之一
你朋友骂了,你不看看,你怎么一起吐槽呢?大家争论起来了,OK,你不看,你就OUT!大家在电影院看到不少人看,自己也会看啊!
所以,抛开什么商业和艺术的平衡,单单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国产片现阶段的整体中低水平导致的骂名,已经成为了电影的基础推广手法之一。
恩,越骂越看,反正好坏都能卖!
所以,电影的好坏无所谓,猪脚啊导演啊有话题性就OK!
当下的市场,最主要的消费人群,基本为80年代后期~90年代这一批人。
年龄覆盖20~35岁之间。
这类人群随着改革开放兴起,接收了大批来自日本韩国欧美等内容。
而张冯陈等第五代导演的年龄差距,以及文化特征,都与这类人群大相径庭。
而香港导演随着回归后期北上,受一部分官方压力,自然不能放开手脚创作。
各类原因综合。
自然老一辈的导演们比不过新一代的年轻导演们。
“老孟,你这话我只同意一半,老谋子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而且他和楷歌导演不一样,他愿意创新,而且也敢于创新,说实话,我是真心佩服张一谋导演的。”
乌尔山放下汤碗,插了一句;
“我也没说他们不行了吧,关键是要与时俱进,你们想想如今的观影主力,几乎都是80、90后,不考虑他们,很难在市场立足!”
徐铮琢磨囧系列的第三部已经快一年了,此时有感而发的说道:“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只要剧本没问题,一切都好说!”
剧本,其实编剧的才华跟导演的才华一样,很吃天赋,一个好的编剧同样可遇不可求。如果故事不够好,任你导演才华横溢也必然无力回天,但无论怎样首先你得有一个好剧本、好故事。
例如公认第一编剧大师芦苇先生,活着、霸王别姬、图雅的婚事多好啊,但是张一谋、陈楷歌们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与这超一流的编剧继续合作,王全安的白鹿原也把原始剧本改的面目全非,吴白鸽的赤壁更是没用芦苇先生的剧本等等。
每一个工作做到极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导演插手剧本类似于一个数学考70分的人总是去指点考100分的人数学应该怎么学,不失败才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