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65章:十月刊

许旭兴冲冲的来到杜家福、刘树生二人所在宿舍。

在两位大佬的案头,他是看到了自己的五册手稿。

在自己的手稿里,时不时的是夹着一些纸片,纸片上写着两位大佬的一些看法。

打开一册看了看,难能可贵的是,一些人物对话的台词对话,两位大编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于这些人物对话,许旭在写初稿时,不仅承担着情节推动的作用,而且是尽可能的把那个时代的元素给放了进去,在一些精彩的人物对话上可谓是耗费了许多心力,为的就是给对话赋予寓意。

不过许旭到底没经历过那个风雨跌宕的年代,有的地方是依靠想象。

但眼前这两位,是彻彻底底从那个时代经历过来的,对那个时代更有感触。加上本身就是资深编剧,对人物对话的见解自有力道,经这两位口给出的意见,极具参考价值。

看着密密麻麻的纸片,许旭小心翼翼的夹住,郑重的把手稿握在手中,然后认认真真的向面前这两位鞠了个躬。

杜、刘二人脸上欣慰受下这一礼,杜家福就说道:“小许啊,就像我中午说的,只要记得手中有笔,在哪儿都能写,你是有想法的。”

然后,杜家福又从旁边拿来了一个已经贴好邮票的信封:“这封信,你明儿去寄走。等你到了京城,就按照上面的地址,把稿子带过去。”许旭伸手接过信封,上面写着“燕京市东兴隆街燕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十月编辑部陈东杰收”的一长串字样。

尽管自己不认识陈东杰这个名字,但看着上面的地址名,许旭顿时就猜到里面是什么东西,应该就是自己的推荐信了。

握着信,许旭心里涌现出一股暖流。

他其实并没有给老杜本人带来多少的利益,也就是提供了一些三国的见解,但这更多助力的是三国剧组和蔡晓晴,为此,他本人也获得了角色上的回馈报答。

而此刻,老杜无疑是在不求回报的提携自己。就手上这一份介绍信,放在文学圈,不知道是多少提笔新人所渴望的敲门砖。

许旭诚恳的谢过一声。

杜家福上前拍了拍许旭的肩膀:“你去吧,好好写!”

许旭认真的点了点头,虽然他不打算走纯文学路线,但秉持着经世致用的原则,论及写故事,存活不少,他也不觑。就冲老杜递给自己的这块硬实的敲门砖,他也要在推开门后,好好的运筹帷幄一番。

在许旭离开后。

房间里。

刘树生给对面的杜家福递上一根烟:“老杜,你这次可是要卖老曲和老陈一个人情喽!”

他口中的老陈,就是信封上的陈东杰,目前是在《十月》编委会里担任常务副主编,很精干的一个人,基本是被现任主编老曲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听着刘树生的打趣,杜家福吐出了一个烟圈儿:“什么人情不人情哦,放在那儿不拿不用,就啥也不是。小许是不错的,这稿子,换做我是他这会儿的年纪,写不出来,到现在这年纪,也是写不动了。既然我自己在作品上没法给文学界带来耳目一新的东西,那总归得挖掘出一些血液来不是?”

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是文艺报艺术部的当家人,看到了好苗子,又投缘,他就有责任去推一把。

对于这一点,刘树生是佩服于老杜性情的,所以他坐《文艺报》艺术部主任的位置,大家服气。

接下来的几天里。

把信寄出去的许旭,白天就在片场协助策划蔡晓晴手头上正在拍摄的戏份,晚上就在宿舍里,根据两位大编剧的意见,对《无悔追踪》进行磨稿。

直到五天后。

片场戏份告一段落。

剧务给他送来了三张火车票。

按照时间排序。

第一张火车票,是前往津门的,这是许旭目前文工团所驻地的城市,他要去办理转档案诸事。

第二张火车票则是从津门去往京城的,要去八一厂把关系转进去。

第三张,则是从京城前往无锡的。

整个儿一圈,蔡晓晴给许旭前后是放了十天的私人出差时间。

拿到火车票后,许旭就收拾了一下行李。

第二天一早,将手稿塞进行李包出发。随身带着的,还有一只圆柱形的套皮木桶,木桶里装着的正是要带给戴林峰关于赤壁营寨布置的略图。

一天后。

列车在津门市停下。

繁忙的车站口,等公交的功夫,许旭看到旁边报亭。

花了好几个钢镚儿,买了几份报纸。

然后坐在站台旁,展开报纸一看,就瞅到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老大哥颁布《关于企业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原则法》!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华娱从三国剧组开始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