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
许旭心中对于协会之类,其实不大感冒。
总有些乌七八糟的事儿。
但不得不承认一点的是。
想要获奖之流,是得花花轿子众人抬的。
游离在团体之外,确实是清高了,但是也曲高和寡了。
许旭不认为自己今后是要做一名清高人。
所以面对电话里陈东杰告知的这个讯息,他在开始的错愕后,电话里表示应下。
他心里简单盘算了一下:
论各地协会,京协不算知名作家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但因为天然上的地理便利,它的说话可以大声,还时常管用。
陈东杰又道:“那你看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填一下入会表,我们给你递上去。”
许旭就口头定了一下明天上午的时间。
陈东杰电话里又提到了入会的一些条件,按照他的说法,中篇小说需要两篇读者反响热烈的作品。
但显然,许旭小说论篇幅,已经是超出中篇的范畴,加上进入上市倒计时的《潜伏》,也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
对于能写长篇并且已经做出实绩的作家,协会方面可以开方便之门。
许旭表示了解,打完这通电话后,又拨通了一下战友文工团的电话,果然,陈小旭人并不在,这年前正在京城一些单位搞春节团拜会的汇演。
默默为莫得感情的巡演人吐槽了一句,傍晚时分,许旭出去购买了一大箱的茶叶,都是成包的独立包装。
为此,许旭掏腰包花了两百多块钱,虽不是明前龙井,但也不是大路货。他并不是自己喝,为了防止黄牙,许旭并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
等到翌日一大早。
许旭骑着永久车出了八一厂。
后车座上绑着满满一箱昨日买来的茶叶。
在胡同巷道的吆喝声里,来到东兴隆街的十月杂志社。
整個大院里,大多已经放了春节假,就十月杂志社这栋小楼人最多,如同每个双月的十号一样,准备迎接一场作战。
看到许旭到来,都纷纷打着招呼。
许旭打开后车座上纸箱,逢人就发茶叶。
陈东杰乐呵着道:“小许,你这是担心我们这边加班茶叶不够?”
许旭摇头道:“那哪能呢,这不是快过年了,不能空手上门嘛。”
大家一听,顿时觉得小许同志人做人敞亮。
手里面拿着茶叶,这礼轻心意到,虽然加班是社里的决定,这特辑的活儿干好了,大家也都能获得一笔奖金、过一个肥年,但特辑毕竟是为许旭一个人的作品而服务。
现在许旭没有心安理得的空手上门,还是让在场因为年前搞特辑而加班的人,心中感到舒服。
许旭也是第一次看到,杂志社在当天杂志上市的工作状态,八个字:万事俱备,静待花开。
手上的活儿并不是很忙。
忙的主要是一种心理状态。
其实,开售前几日都属于口碑发酵期,能做的助推性举措并不是很多,这年头体面杂志社讲究一个文人风骨,并不会去大张旗鼓的搞宣传。
不过,毕竟挺长时间没有搞特辑了,社里是组织了一个市场调查队伍,进入各区主要书店观察市场反馈。
大家心里都清楚,一旦口碑发酵好了,那时就该忙起来了。对此大家脸上都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感的信心来源,就是源自于小说《潜伏》的文字质量,这是一看就停不下来的类型。
在下面溜达了一圈,见者有份的发了一圈茶叶之后,许旭就在陈东杰的带领下,上楼去填写入会申请。
挺正式的一份入会申请表,包括职业、代表作和介绍单位,都要填。
在职业这一栏,许旭心中斟酌了一下,他本来准备直接动笔写“演员、作家”,但是最后落笔时,写下的是“文艺工作者”。
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
而就在许旭上楼去填写入会申请表的功夫。
这座城里的几大国营书店。
八点半,准时开门营业。
卷帘门拉开的一刻,写着“十月杂志新春特辑发售”的小黑板,就挂到门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