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战列舰方面。德国人同样完成了计划中所有的新船,以及老船的返修改装工作。到目前为止德国人一共拥有4级11艘战列舰位于一线,其中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提尔批次号是新建的战列舰。这也是条约结束后,德国海军唯一开工的两艘新式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和奥匈帝国的新一代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性能差不多,标准排水量接近4.2万吨。装备3座3联装16寸l45舰炮,战舰长度高达245米,宽35米。主装甲带厚度为,高度为5米。主水平装甲为,弹药库处的水平则增加到了。其中上甲板还有30mm的防崩落层。主装甲盒长度达到了160米左右。除了主装甲带之外,船体前后还有部分区域有的薄装甲。传动轴上部则为一层厚度为的水平装甲。炮塔正面防护高达。炮座厚度也达到了。最大输出马力为16.5万马力,航速也能达到30节以上,为了适应远距离作战。该级战列舰的燃油搭载量达到了7500吨,足够应对以地中海为基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作战的需要了。
然后是4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这些原本装备了10门15寸重炮的原教旨主义战列舰,在经过一番改装后去掉了中部的炮塔,增加了动力。最终让这四艘战列舰脱胎换骨成为了快速战列舰。其高达13万马力的额定动力,足以在过载情况下让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跑出高达30节以上的速度。
国王级战列舰也经历了同样的改装。通过舍弃一座炮塔让剩余的三艘国王级战列舰变成了标准的快速战列舰。而凯撒级战列舰的结局则比较悲催一些。这些装备了8门14寸级别火炮的战列舰实在没有空间安装太多的动力系统,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如果换装锅炉和轮机后。在同等体积下可以让动力增加一倍,但是悲催的是。即使动力增加一倍,最大输出功率也不过10万吨左右。在考虑到增加水下防护需要加装水下突出部以及增加水平装甲带来的重量增加和线性破坏,想要不动火力让这些战舰变成高速船几乎是不可能。而如果要是拆掉两门火炮的话,仅仅6门14寸炮的战舰对于德国海军来说完全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再加上这两艘战舰饱经战火,内伤太多,故障不断,德国人也是认识到保存这两艘战舰的意义实在有限,于是乎果断退役了。但是并没有送到拆船厂拆毁,而是以纪念舰的名义保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