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导弹部队的指挥中心内,大量的导弹兵和防空兵种的精英,都在紧张的进行最后的弹道计算。
三分钟攻击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潜艇只是负责发射导弹,剩下的一切都和潜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误差三千米。”
“开始最后分析目标舰队的驱逐舰位置,制定首轮最佳攻击目标。”
“首轮攻击目标确定,输入攻击编号,驱逐舰1,驱逐舰2,驱逐舰3……”
“攻击目标指令数据已经输入导弹系统,最后确认首轮攻击目标信息。”
“信息确认,导弹数据正常,导弹智能打击系统开始运转,纷图形对比、误差范围正在自行运算和评估。”
……
“开始分析次轮打击目标,制定次轮攻击时间和目标方位。”
“次轮攻击目标确定,首要打击福特号航空母舰、次要目标为林肯号航空母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误差距离五千米……”
……
最后的倒计时过来,在即将发射导弹的瞬间,攻击目标的信息,正在被快速的输入导弹的计算机之中。
目标的位置都是在实时变化,导弹也无法在发射之后,再确认攻击的目标和位置。
易旻昊淡然的看着眼前的模拟地图,两轮的导弹打击,如果顺利的话,完全可以葬送北约印度洋舰队超过一半的军舰。
这是最乐观的估计,因为印度洋上,裂缝产生器无法帮助掩盖导弹的行踪,也无法掩盖导弹的红外信号。
所以一旦导弹发射,美军就能够第一时间确定导弹的位置,舰队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拦截,或者是快速的机动,离开导弹弹道打击的目标区域。
而弹道导弹想要打击到海上小小的驱逐舰或者是航母,简直不亚于用大炮来打蚊子。
因此易旻昊也从来没有指望,自己的两轮导弹打击,就能够彻底的消灭北约印度洋舰队。
毕竟军舰都是可以进行快速移动的,而且弹道导弹飞行的过程,也不是瞬间抵达,最少是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
而且舰队怎么移动,往什么方位移动,都是无法计算的。
所谓的误差概率也就出现了。
如果是从伊叙联邦本土发射,有裂缝产生器进行掩护,那舰队的反应时间,将减少一半,防御就很困难。
但是潜艇发射,又是在夜间,明亮的尾焰和红色信号,马上就会被美军的卫星发现锁定。
易旻昊淡淡的命令道:“首轮攻击随着倒计时发动,次轮攻击首轮导弹发射的三分之后展开。”
以此同时,印度洋上的八艘阿库拉潜艇,也全都收到了发射的命令。
所有的导弹发射筒已经全都注水完毕,整个过程在这里,潜艇内的正副艇长,手指放在发射按钮的边缘,目光看着屏幕上的倒计时。
在他们的眼前,亮起的三颗指示灯,表示有三颗导弹已经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随着倒计时的清零,所有的潜艇艇长,全都同时按下了发射的按钮。
平静的海面瞬间被打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