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世的前任便是食品行业毕业,还曾经帮过忙做毕业设计,与她一起制作可冲调成粥的压缩饼干。
方书安知道任务目标以后,便和孙传庭,再有数位糕点师傅,一起开发起他在大明的标准化食品行业。
如果说之前的发明创造都面临工艺难题和创新,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则不然,以大明现有的工艺水准,完全可行。
只不过一直没有人向这方面摸索,所以没有特别好的行军应急军粮。
面粉、糖、食用盐、白糖、油、榛子、松子、核桃、葡萄干、杏仁,以及各种香料。
看着面前的各种原料,孙传庭有些纳闷,“书安,你是打算弄点心么?那些东西或许方便携带,但是不耐吃。”
酥饼、千层饼等食物,大明自然不少。
但是他们有个特点,面制品不能做的过于坚硬,否则难以下嘴。
但若是松软的话,又会体积变大,需要携带的太多。
“老孙,莫要着急,我这东西做出来,不但方便吃食,还方便带着,若是想喝点汤水,直接扔进壶里晃上时候,便能成为粥。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咱大明的白糖,都是这么白?”
方书安有些不敢相信,都说糖提纯是一项很晚才有的技术,若是那般,大规模用白糖可就费劲了。
孙传庭先是一愣,进而哈哈大笑,“我还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原来白糖的事情你并不知。”
华夏是制糖业的鼻祖,唐宋之时,尽管制糖业突飞猛进,但是生产雪白颜色的白糖,无论技术还是成本,还都是桩难事。
直到明中期,新颖的“黄泥水淋糖法”横空出世,才漂亮攻克这难题。
黄泥水淋糖法,即将甘蔗榨汁后火熬,先按常规方法制成黑砂糖,然后把制好的黑砂糖放入瓦制漏斗里结块,再把黄泥水浇入漏斗产生反应,就能得到雪白的白糖。
这个操作最早出现在福建,随后火遍大明各地,更成了世界制糖史的里程碑:低成本的简单技术,辅以明朝“蔗车”等新型制糖装备,曾经昂贵稀少的白糖,就这样快速生产出来。
如此火热生产,也叫大明的“白糖出口”异军突起,成了直追丝绸瓷器的火爆产业:“隆庆开关”后,每年输往倭国数万担白糖,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船队,也靠向欧洲倒卖明朝白糖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