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啊,就连鱼米之乡的南直隶和浙江,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样……
方书安陷入思考当中,在华夏历史上,想要财主们不买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像种田一样长久和稳定。
但是,一切都在国债和投资出现之后,悄然发生变化。
因为人们发现,不管是户部还是各大商家发行的募资方案,都会让银子产生不菲的收益。
当钱财的增长,超过农田产生的附加值时候,人们心里的天平便会悄悄发生变化。
如果说银子在农田之外的收益与日俱增,并且还方便,还有谁会死心塌地的守着农田?
只不过,此前卖田的事情,还没有在大明全部发生。
一直到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人们意识到,或许种植粮食,已经不是唯一个稳定的项目。
而且,种粮食从来不是旱涝保收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灾害,都会影响收成。
碰到些灾年,便会大规模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所以,今年土地交易的事情,格外明显。
“既然如此,不如由户部出面,购买那些低价出售的农田吧。与其让他们抛荒,不如存下来,为将来计!”
方书安没想着要在土地上下手,毕竟几千年形成的习惯,要让华夏子民放弃土地,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在后世相当发达的共和国,到了21世纪,仍然有很多是抱着农田不撒手。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大明的人口,远低于共和国!
而且,现在人们对于财富的追逐,更有甚于共和国。
如果人们的观念开始松动的话,那么趁着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开始收储土地,是个很不多的办法!
“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土地,可以前期不声不响的进行购买!”
方书安总算是下了决心。
再耽误两年开始屯土地,等着建设节奏上来,可就没有那么好收储了。
土地的作用有多重要?
方书安当然清楚,现在虽说是有人出卖农田,也大多是不太好的农田。
或者说是,那些资金使用量大,并且资金回报率远远超过土地收益的商人。
再有的,就是对粮食价格不看好,谋求变化之人。
毕竟他们消息灵通,知道东北产粮地的价格能足道多低,也知道从南洋来的粮食,到岸价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南直隶以及浙江、福建地区,稍微做些买卖,知道南洋的粮食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且去过的商人都清楚,那里根本就不缺能养活人的东西。
或许想要吃上好东西有些困难,但是填饱肚子根本就不叫事。
树上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稍微采摘一些,便能解决饭食。
至于肉类,那也不麻烦,搞一个弓箭,很原始的那种,或者支上陷阱,飞禽走兽都不是什么难事。
稍微勤劳之人,顿顿都能做到有小动物。
所以说,南洋那些人想要饿死,太不容易了!
然而,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依然有人因为填补饱肚子饿死!
或许大概他们是懒死的更加直接?
当然,这个现象,并不只是因为现在,南洋很多地方处于蛮荒状态才如此。
哪怕就是到了后世,发达的21世纪,那些热带国家仍旧很难有崛起的典范。
因为吃喝不愁,所以人们没有追求,因为没有追求,所以说好听些叫做佛系,说难听些就是,太懒惰了。
曾经有人说,南洋那些国家,各个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橡胶以及金属、石油资源,发展起来不是问题。
但是啊,恰恰相反。
这些有利条件,只会使他们学会吃喝在自然资源上,而不是去发展工业。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人们是半个月发一次工资,发完工资,对不起,人没了,基本上就是去吃喝玩乐!
等到口袋没钱以后,再回来去打工挣钱。
什么?你说要存钱?
对不起,不存在的,我又饿不死,存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