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生卒年待考),屈到之子;郢人,着名春秋时楚国大夫。
屈建
屈建(?-前545)屈氏,名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令尹。楚康王九年(前551年)任莫敖。康王十二年为令尹,率军灭舒鸠(今安徽舒城境)。康王十四年,代表楚国参加十四国弭兵之会。赴会前内穿皮甲,会中与晋国争当盟主。会盟达成协议,楚、晋平分了霸权。死后,晋国曾派大臣至郢,为其吊丧。
伍参
伍参
错杂。《荀子·议兵》“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使间谍或参之或伍之於敌之间而尽知其事。”
伍子胥之先伍举之父,其后伍举,伍举生伍奢,伍奢生伍员、伍尚。楚庄王时人,在邲之战中,向楚庄王分析晋楚两军形势,鼓动楚庄王主动迎击晋**队,争夺中原霸主。
伍举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公元前547年,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在郑国遇到好友蔡声子,表达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声子到楚国告诉令尹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被晋国重用,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楚才晋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现在椒举又逃到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呢。令尹子木急忙派他的儿子椒鸣把他从晋国接了回来。楚灵王三年(前538),出使晋,请诸侯与楚会盟。盟已,诫灵王慎终勿骄,他亦因功着称于楚。
《史记·楚世家》记载: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闲。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处。但是,这其实是战国策士瞎编,被司马迁误用的。首先必须知道:“楚才晋用”出自《左传》,有清楚的纪年,年代是不会错的。楚庄王即位三年是公元前611年,“楚才晋用”发生在公元前547年。假定伍举谏楚庄王时是15岁(公元前625年生),到“楚才晋用”发生时已是79岁的老人了,还会因为婚姻关系得罪楚国人,还能劳顿奔波跑到郑国又投奔晋国,那真高寿而且精力旺盛,简直就是人妖了。但是,楚国还会稀罕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吗?更可笑的是:楚庄王三年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当年楚国发生了内乱,公子燮与子仪劫持楚庄王出奔,中途被人诱杀,楚庄王才得以逃脱魔掌。这样一个抹鼻涕的小孩,他会“左抱郑姬,右抱越女”?“三年不出号令”倒是不假,但这样一个毛孩子怎么出号令?显见是瞎编。司马迁不加鉴别,直接引用战国策士的策论,导致战国时代的很多东西都不可信,清朝以来许多学者专门为《史记》做纠错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