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尴尬的是,虽然挂着“校尉”二字,是个武官,可做的却是使者之职,手里没太多兵卒,权力有限。许多事得看金城、武威、张掖等郡太守都尉的脸色,要承担的义务却不小,出了乱子往往最先被问责。
羌人各不统属,十分混乱,内部仇杀争端严重,比起西羌诸位桀骜不驯的豪长,西域胡人侯王简直是文明人。
西羌是两汉的顽疾,西汉还不突出,凉州羌乱却是削弱东汉的关键,朝廷耗费240亿钱,历经数十年而不能解除,差点连凉州都弃了,最后虽然血腥镇压,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续羌化的关西人与关东人的斗争更是导致了董卓之乱,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形势。
所以在任弘看来,西羌就如同面前滚烫的炭盆,自己却被推到了边上烘烤,更麻烦的是,他分不清这是单纯的任命,还是有人想害他,故心有疑虑。
苏武听罢任弘的担忧,却摇头道:“道远素来锐意进取,极有担当,今日所言为何暮气沉沉?”
“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人之常情也,但吾等身为朝臣,食君之禄,既然天子授命持节,即便前方是沸水烈火,也得趟,否则便只能以才干不足胜任而推辞,为人所笑也。”
苏武昔日在朝中明明有大好前程,却被举荐出使匈奴,难道他便退缩不去么?
“一年前,道远身为谒者,护送乌孙使团入朝,遇到龟兹反叛,匈奴围攻我西域吏卒关隘,道远明明可以绕道而行,却毅然折返,救袍泽于水火之中,此举为天下壮,长安九市的有志之士,皆颂任道远之名,是何等的雄壮。”
“可今日道远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却瞻前顾后,满口怨言,莫非是封侯成婚后满足于美妻富贵,有了顾虑?少年人,不当如此。”
苏武这一席话说得任弘大惭,确实,他自从封侯成婚后,确实有些满足现状,如同一把入鞘许久,已经有些锈的刀。虽然心里希望能复出做事,可当护羌校尉的差事砸到头上时,却有了挑肥拣瘦的心态。
他之所以喜欢往苏武家里跑,一来是敬仰其为人,哀怜其老年丧子孤独一人,二来,则是想把苏武当成一面镜子,时常照一照,瞧瞧心中的大志向,是否在富贵安乐中迷失。
看看镜中的自己吧,真是闲散太久了,连身体都和天天大吃大嚼的萝卜一样,胖了些许,肚子都有小赘肉。
或许青海头的凛冽寒风,赫赫昆仑的雪峰,能让他想起那个在西域纵马横行,无所畏惧的自己来。
任弘避席长拜:“弘不敢畏苦,只是我虽长于河西敦煌,却从未深入羌地,对羌事的了解只有皮毛,害怕因为不了解西羌而犯错,反倒误了国家大事。”
“道远小觑自己了。”
苏武语气放缓,说道:“当年你还是义阳侯使团小吏时,在西域立下的第一个功劳,便是顺利说服若羌人解除对楼兰的劫掠,并帮助大汉牵制匈奴僮仆校尉的骑兵。”
“此事道远或许忘了,但朝廷却没忘,先前大将军令四府诏举可护羌校尉者,朝中呼声最高的有两个人选,一为光禄大夫义渠安国。“
苏武指着任弘:“另一个便是你!”
“最后大将军也选定了你,这是对道远的信任,也是磨砺啊。”
“怕不是还有点小小报复吧……”任弘心里吐槽,自从拒婚后,他在仕途上的顺风顺水就结束了,不是闲差就是硬骨头,嘴上却道:
“弘今日来,也是想向苏公问计,听闻近来西羌不宁,先零羌屡屡侵入河湟谷地放牧,其余诸部也躁动不宁,当如何处置?”
苏武却摇头道:“我对西羌也只知皮毛,帮不上你。”
“但另一人却有这资格,你可以去拜访拜访,或能得到些有用的建言。“
苏武又拨弄了一下炭盆:“近来在长安有这样一句话。”
“西域不决,问道远。”
“羌事不决,问翁孙!”
“后将军赵充国兼任水衡都尉,眼下正在上林三官为朝廷铸币,不常回居所,你明日一早过去,应能找到他。”
苏武笑道:“不过,听说大将军在中朝定下人选时,众人或倾向于义渠安国,或觉得你担任比较妥当,唯独赵翁孙,认为汝二人皆非上选。”
……
PS:第二章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