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14章敬天法祖

熹平二年,十二月初八。

亥初两刻,即晚上九点半。

文成殿。

礼部尚书陈耽烤着暖炉,坐在刘曜书房里的藤椅上,静静等待着。

而刘曜此时却在活动室内摆着架势,正在站桩,他打算以这种方式恢复近几日因祭祀之事而损耗的精气神。

如今是腊月,而腊月里最重要的日子便是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神的祭祀仪式。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据《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即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祭祖敬神之后,人们还要逐疫——古时医疗方法之一就是驱鬼治疾。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后世湖南等地区仍有。

虽然刘曜不喜欢繁杂的祭祀之乱,但他仍然坚持在礼官的主持下,完成了整套的祭祀流程。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指祭祀,也指祭典。

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

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

《国语·周语上》说:“夫祀,国之大节也。”

祭祀,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主祭者,为一国之主。

所以,祭典都是非常隆重的。

刘曜虽然未称帝,但楚王朝廷自成一国,该有的礼仪不能缺!

中国是个重视礼和礼制的国家,“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的作用。

因此特别强调“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祭典,是最重要的国之大礼。

春秋时期有“观兵”{即阅兵}之礼,也是国家的大典。

古时候的祭祀,表面上是反映人们对天地神明先祖的敬畏和崇拜,其实质乃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而战争,更是一个国家体现其军事力量强大与否的形式。

刘曜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君主,若是忽略了这两个方面,必将自食苦果!

正是考虑到这两个方面,他在组建百姓军之初,几乎是毫不犹豫照搬了后世新朝太祖等伟人领袖整出来的那套军制。

除了两汉与隋唐,许多朝代的军事力量都是在建国后逐渐走下坡路。

反观后世新朝,自建国开始,军事力量那是与日俱增!

此便是得益于太祖等领袖定下的军政分开,军政并重的规矩!

刘曜借鉴新朝太祖等领袖定下的规矩,当然为了实现军事强国的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