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中国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变、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场运动不但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更加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起初,义和团和清朝最秘密的民间团体一样,反对满族对汉族的统治。被清政府以“反清复明”的口号予以镇压和通缉。随着中国近代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超过了满汉之间的矛盾。这个冲突取代了中外之争,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的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大家一起抵抗西方。义和团和清政府商量决定,义和团更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助清灭洋”(1898年赵首次提出)。
在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分、华北宗教案件频发、自然灾害频发、朝廷权力斗争加剧的情况下,1900年春直隶,数千名练习义和拳的农民被称为“拳击手”,他们放火焚烧教堂和宗教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京,义和团在清军面前攻打天津租界。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Niez)及理加略(Richard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