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举措施
政治
政治局势
旻宁在位时因循守旧,道光帝书法绝少建树,重臣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哲学。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继起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改组军机
旻宁继承大统后,此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高龄。旻宁即位39岁。君臣之间年龄悬殊,而且这样一班人能力不大,经常倚老卖老,对新皇帝也没做到毕恭毕敬。所以,旻宁将要撤换军机大臣。[3]
在登基大典举行完的第十天,嘉庆二十五年(1825年)九月初七,旻宁就抓住了“遗诏事件”,以此大做文章,从而成功撤换领班军机大臣。旻宁令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之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
整顿吏治
旻宁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宁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清查陋规
旻宁执政仅半月,即于九月十道光帝与孝全成皇后一日下诏清查陋规,诏书中称:“箕敛盘剥之风日甚一日,而民间之储藏概耗于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极。与其私取,不如明给。”“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无者,有彼处可以裁革而此处断不能裁者。虽然明令禁止,照样巧取豪夺,上司借此恐吓属员,小民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抚将所属地区陋规逐一清查,应存者存,应革者革。”此后再有搜刮者,一经查出,即从重治罪。
然而只是说出了其致弊之由,而无切实整顿办法,未免徒托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须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补偏救弊之实,才能于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论,而无具体办法。
军事
平定回部
午门献俘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纠集起数万人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四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
旻宁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3万余人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旻宁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煽动、组织武装叛乱和背叛祖国的种种罪行。
平定张格尔叛乱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这是旻宁一生最大的功绩。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旻宁大为不满,旻宁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