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所有的一切社会问题,大体上可以是归于忠和孝的概念,一个是对外的,一个是对内的,一个是人在社会当中的态度,一个是人在家庭当中的标准。所谓尽力和尽责,其实意思差不太多,但是责是无法推脱的,也就是每个人生下来就必须要有的,而力么,相对来说就活泛了一些。
虽然说后世的人类属性的划分更具备科学性质,但是对于大汉当下的人来说,一个清晰的,简单易懂的概念,显然会比后世的人类社会属性的条条款款更让百姓容易接受。
随着忠孝的最终确定下来,青龙寺之内也随之掀起了研讨争论的热潮。
暂且不论青龙寺里面的后续引发的争论,当下对于引发争论的郑玄和司马徽来说,却面临着他们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考验。
生死的考验。
郑玄被送进了百医馆。
虽然说及时灌下了一些汤药,并且进行了针灸处理,但是病症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发的严重起来。
华佗,太仓淳于,张云等人联合坐诊,都是脸色凝重。
相比较郑玄而言,司马徽就好多了。
老人原本就是如此,上下年岁差一年,就像是天和地的区别。早一年或许还能挑着担子赶集,次一年就腰酸腿疼走不了几里路,再过一年或许就只能在家里面待着出门都难……
司马徽虽然没有像是郑玄那么的严重,但是一场大病是少不了的,不过有百医馆的医师照料,康复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有危险的是郑玄,他年龄更大,身体更差。
根据国渊的描述,其实在争辩之前,郑玄已经有了一些中风的症状,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这一次激烈的争论之后,这些症状加剧了。
华佗和太仓虽然说当场及时进行了抢救,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郑玄年老而到来的血管老化和栓塞的问题,再加上之前争论情绪激昂,争论结束的时候骤然的放松,一起一落之下,郑玄就出大问题了。
若是一般的老人,在大汉当下的医疗条件之下,基本上就是放弃了,可问题是郑玄不是一般的老人。
而且郑玄和司马徽才刚刚提出忠孝的概念,需要,也是必须坐镇青龙寺,将这个概念确定下来,然后推广开去。若是郑玄就这样故去,即便是有司马懿的背书,也必然会有很多山东的键盘侠会跳出来挑刺,表示这只是司马徽的一面之词。
司马家族和骠骑都已经像是穿一条裤子了,还能讲什么好的?
同时司马徽也没有郑玄的群众基础,或者叫做认知度,毕竟郑玄之前在冀州幽州一带,有不少的弟子,记名弟子,旁听弟子等等,所以郑玄能说一句话,在冀州幽州一带,可能比司马徽说一百句都顶用。
毕竟之前司马徽的主要战场,是在河内和荆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